来岚寻福 打开大福村的“福气密码”

2022-03-18 10:08:53 来源:平潭网 作者:陈澜清 文/摄

来岚寻福,少不了“大福村”这一站。这座依偎在将军山脚下的古村落,北接坛南湾,西临渔庄村、钱便澳村,南部与南海隔海相望,东北与青观顶村相连,三面临海,风景独特。这里,有着近四百多年的历史,流传着不少鲜活的红色革命故事,勤劳的村民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数百年,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阳春三月,记者驾车往大福村的方向出发,到这里沾沾“福”气。

移步皆是景 乡村古韵幽


延伸至海面的栈道,成为网红打卡地

大福村的“福”在于旖旎的村野风光。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踏入大福村,美丽的村景如画卷般展开。沿着村道慢行,石厝民居错落有致,百亩良田郁郁青青,每一步皆是风景。

来到村中腹地,在一处刻着“福祥园”的石碑广场上,几名老人在此漫步闲谈,看到外乡人的到来,投来几束善意的目光。

再往里走,沿着村道的古厝渐渐多了起来。这里保留了历经百年的平潭传统民居——竹篙厝、四扇厝等石厝类型,平潭传统石厝风格的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在石厝群中,还有一些现代化风格的楼房显得鹤立鸡群,给古村增添了一些摩登时尚风。

来到靠近东边山的村道,这里的石厝更显密集。远远望去,一间间高低不一的石厝犹如梯田般在画面中铺开。抬起相机,将焦距拉到200毫米处,随手一拍,都是一张美丽的石厝图。画面里,可以瞥见在一片石厝群后,将军山的标志——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纪念碑矗立着,直插蓝天,与前景古韵悠悠的石厝群,相互呼应。

拾级而上,登上东边山,“一片瓦”石景令人称奇。相传,它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曾在《平潭县志》中被列为十景之一。

据平潭奇岩怪石协会名誉会长魏宝介绍,一片瓦是飞虎的化身,常有虎患伤及莆田南日村民,后有妈祖到东边山伏虎,村民为纪念妈祖便在一片瓦下设庙宇供奉。如今,这个传说依旧在延续。

东边山,“一片瓦”石景令人称奇

告别东边山,朝着将军山景区出发。这里是一处充满着军事文化色彩的景区。登上几十米高的纪念塔,海天相接的壮美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叹为观止。凭借着“一线天”、“一片瓦”、“磊石洞”等景观,将军山每年吸引着各地络绎不绝的旅客慕名而来。

路过将军山,一路向北,便能到达这里久负盛名的大福湾旅游景区。摸着刻着“大福湾”三个红色大字的石碑,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蓝色大海。渔船停靠在碧波荡漾渔港码头,南部生态廊道的木栈道在此向北延伸。感受着习习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景区内,岩壁上刻着“福”字的巨型石刻,仿佛还提醒着你此行来此寻“福”的初衷。走上一段通向大海的栈道,是许多来此打卡游客的必备体验项,地中海风格的栈道,充满浓浓的文艺气息。

在大福湾东南处的犯船礁,更显气势壮阔。这里光污染少,每到夏日深夜,天空繁星点点,是许多星空拍摄者的圣地。登上犯船礁的灯塔平台,隐约能眺望见东甲岛、塘屿岛等岛屿,以及沿岸海滩与岩群相间的月牙状海滩——月牙湾,让人不经拍手称奇。

山水海湾,共同勾画出大福村这一幅幅绝美的山海画卷。穿行其间,“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

深情怀故里 建设新图景

大福村的“福”在于村民的勤劳和智慧。

此时正值农忙时节,在大福村东边的沃田上,不少村民在此劳作。他们三两成群,或手挥起锄头,“吭哧”“吭哧”的整地、施肥、播种;或操作着松土机,翻耕着一块块田埂……

村民在田地里劳作

看了看手表,此时已近中午十二点多。“您好,你们不歇歇吗,这么热的天气还在干活,到饭点了”,记者抬头向一位戴着草帽的老乡打招呼,向她抛出自己的不解。她笑着说,“现在忙着播种花生呢,刚好趁着天气好,多干点,午饭都在田埂上解决了。”她颇为自豪地指着不远处几亩花生地说,“这些都是这几天加班种的花生,再等几个月就可以收成了。”

道别老乡,向田埂腹地走去。在更靠近东边的一亩花生地里,两位来自省台的同行在拍摄录制村民播种花生的“福见”小视频。他们在镜头前倒不显得拘束,弯腰播种的娴熟技术仿佛让更多观众看到大福村人热爱劳动的品质。

毗邻东边山的这块沃田十分平坦,连绵近几十亩,养活了一代代的大福村人。如今,除了传统种植、鲍鱼养殖等农业经营模式,精品民宿客栈的“崛起”,真正富了村民的口袋,也让“以前在田地里扛着锄头看日落,现在坐在民宿的摇椅上赏晚霞”的美好愿景,照进了现实。

村里的民居被改造成精品民宿

在村中闲庭信步,一间间涂着鲜艳色彩的民宿招牌,能在你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和转身间,进入视野。“阿姨,福居客栈怎么走?”在乡道上,记者向一位老乡问路,他擦了擦汗,投来一个热情微笑,并向着前方指去。

村中最火的一间新晋网红客栈当属福居客栈莫属,这是出发此前做好的攻略。

“收藏记忆里的平潭”是这家客栈向游客打出的宣传标语。走进这栋独特四合院风格的客栈内,你能发现不少八仙桌、石臼、汽灯等老物件,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也应了正想入乡随俗游客的心境,心照不宣似的与他们的灵魂产生了交流,撞了个满怀。

这座港籍侨胞林雍太耗费近三年时间,将闲置多年的祖宅打造成为平潭渔家特色的民宿,极大保留了平潭古朴石头厝的建筑风貌,而石头厝特色房、现代家居风格等不同主题的房间,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从去年营业以来,就备受青睐。林雍太说,让祖宅焕发新生,助力乡村振兴,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采访之时,还有不少游客前来咨询,准备入住体验。站在二楼房间推开窗户,眼前是平坦宽阔的田野,横亘的土埂上,不少村民在紧张劳作,种植着花生,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越来越多像林雍太一样的有志乡贤心系桑梓,回乡创业,还有一部分外乡的民宿业主,趁着这波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东风,瞄准大福村,经营起“厝”经济,也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除了福居客栈,仙然居客栈、大湾小居民宿等近10多家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在大福村扎了根,村民们的口袋也富了起来。一座座无人问津的老石厝,焕发了新生命。

红色基因浓 发展正当时

大福村的“福”在于悠久的历史与红色基因。

对大福村村史研究颇深的村民林心凤介绍,在20世纪初期,大福村原本唤作“大壑”。1922年,当时县里收集县志资料,为了方便记录,便统一将“壑”字改为“福”字。

大福湾旅游景区内,岩壁上刻着“福”字的巨型石刻

“‘大福’又好听,也好写,又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意味着将给村子带来好运。”林心凤说。

据此次同行的大福村村支部书记林武平介绍,大福村有近480年历史,明朝嘉靖年间,由林氏祖先从福清迁居于此。相传,当时祖先迁来之前,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后来经过抗倭后,便灭迹了,再无人烟。于是林氏祖先在这里起厝定居,发村至今,现在大福村里90%的人都姓林。

在当年革命时期,林姓村民中,涌现了诸如林正树(烈士)、林中长等参与革命的同志数十人,他们充分利用大福根据地的港口、人缘、地缘有利条件,以中长厝、中土厝等作为据点进行地下通讯联络工作,成功组织过闽浙赣区(省)委重要会议及多次其他主要会议。其中,林正树、林老子两名烈士在革命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为了理想与信念无怨无悔,为共产主义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与青春。

如今,再访大福村,这些烈士的革命故居和部分游击战根据地依然保存完整。尽管村庄几经变化,但村民们对红色记忆和红色精神依然记忆深刻。

“这是一块福地,也是一块宝地,革命精神代代传,激励着他们建设美丽的新家园。”林武平说。

渔船停泊在码头港口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大福村旅游业发展,大福智慧艺术村落的微信小程序已经上线,游客只要通过微信扫码,就能知道村里的景点推荐、村居历史等信息。

凭借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如今,大福村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登东边山看石景、去大福湾坐游轮,到月牙湾踏浪赶海、到犯船礁拍摄星空……丰富的游玩体验,助力乡村旅游振兴发展,而大福村这座百年古村,也将被更多人所知晓。

责任编辑:薛昕璐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