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丨石磬:先民使用石制打击乐器的例证
2025-05-09 17:14:55 来源:平潭网穿孔石器
出土地:平潭龟山遗址
作用:打击乐器
所属年代:新石器末期至青铜时代
年龄:约4000年
考古成果:穿孔石器名为石磬,是南岛语族先民使用石制打击乐器的例证。
“这件穿孔石器叫石磬,是南岛语族先民使用石制打击乐器的例证,也是他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体现。”侯榕贵说。
石磬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也被称为石钟。它由一系列排列在一起的石头制成。
作为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石磬历史非常悠久。在我国古代有八音乐器分类法,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其中,“磬”居石类。它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在甲骨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发展到玉制、铜制。
据介绍,最早的穿孔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遗址中,且最早是在动物骨骼、贝壳、螺壳等器物上进行穿孔。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磨刃石器、穿孔石器等,表明古人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穿孔石器是史前穿孔的重要内容,将穿孔技术使用在石器上是史前穿孔工艺进步和发展的表现。石器穿孔的难度要远远大于骨器和蛋皮、贝壳等物。由于石器质地坚硬,并且厚重,穿孔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更多。
链接:
石磬简称“磬”,是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磬石”音。由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纹,并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声。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謦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