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三中教师卢芳香自创藏头诗赠毕业班学生 为中考鼓劲加油
2025-05-27 09:46:11 来源:平潭网 作者:冯荣 文/摄平潭三中九年级学生展示藏头诗信笺。
“这首诗太美了,我的名字真的藏在诗里……”打开手写信笺,平潭三中九年级学生薛诗琪满脸兴奋。“薛门才女性情真,诗海行舟意自陈。琪树琼花香满径,少年从不负青春”,她认真诵读着老师为其写的人名藏头诗,眼里闪着光,“卢老师太有才了,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带着老师的满满祝福上考场,取得好成绩,顺利升入理想的高中。”
平潭三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卢芳香将学生的名字和性格特点巧妙地嵌入诗句,创作人名藏头诗,为他们中考鼓劲加油。日前,平潭三中160多名九年级学生中,近半学生已收到这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卢老师说,准备在中考前完成创作,希望孩子们都能从诗词中汲取力量。
量身定制 人人有份
卢芳香向学生分发藏头诗信笺。
“叮铃铃……”下午第三节课,一封封信笺在学生们手中传递,学生指尖抚过泛着墨香的明信片,小声诵读着诗句,收获了满满的惊喜与感动,教室顿时变得诗意盎然。
细细阅读这些藏头诗,可以发现,每首诗不仅藏了学生的姓名、个性和爱好,也藏着卢芳香对每一位学生未来的希冀和祝福。不少学生都说,这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最走心的毕业礼物”。
学生郭靖宁平时喜欢诗词,卢芳香就写了“宁心坐看春秋过,诗韵悠长共雁行”,希望学生“坚持阅读,让诗词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激励她学习和成长”。
学生收到的藏头诗信笺。
“当我拆开信笺时,看到这些漂亮的手写字,内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从一句句诗中,能感受老师对我的寄托和祝愿。未来,我也想写首诗送给老师。”郭靖宁说。
卢芳香为学生游子轩写的藏头诗是“游云自在任风牵,子意逍遥四海间。轩宇难能容旷野,才情直上九重天。”前阵子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时,卢芳香发现游子轩学习压力较大,就创作这首诗鼓励她。
“在卢老师的诗句中,我看到了自己在知识海洋中遨游,也感受到老师对我的期望,相信我一定能在今年中考旗开得胜,得偿所愿。”游子轩说。
学生陈静颖说,得知卢老师给全班同学都写了一首藏头诗,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和感动。“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遇到卢老师是我的幸运。这首藏头诗将激励我努力学习,待我考上理想的高中,回来和老师分享这份喜悦。”陈静颖说。
关注学生 坚持创作
为何创作藏头诗赠送给毕业生?卢芳香说:“每届学生都应有专属的毕业记忆,希望这首诗伴随他们一路成长,一路花开,一路幸福。”
两年前,为了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卢芳香设计了一个课堂奖励机制,学生积累五次课堂表扬,即可兑换一张“刮刮卡”。刮开卡片,可能是“为你写诗”“一份美食”等奖励。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在毕业前收到老师创作的诗词。
诗词创作需要热情和执着,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为全年级160多名学生创作,更是个不小的“工程”。去年12月起,卢芳香开始在印有平潭海景、石厝等元素的明信片上进行创作。
卢芳香平日里爱好读书,写字,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诗词学会会员。她为学生创作的藏头诗属于七言绝句,作为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每首诗需兼顾三重意蕴,藏名于首、描摹性情和寄寓期许。”卢芳香说,虽然与学生们相处了两年时光,互相了解彼此,但到真正到“下笔如有神”,还是有难度。
记得一次写到学生薛志宇时,学生平时活泼机灵的模样浮现在卢芳香脑海里,她就马上写下“薛家小子意飞扬,志逸情欢趣韵长”。有时回忆起一件与学生相处的趣事,就能激发她的创作灵感。“如果手头没有纸笔,就打开手机备忘录来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卢芳香说。
有时遇到相同名字的学生,需斟酌词句,避免雷同;对接触较少的学生,卢芳香便向班主任了解,或暗中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创作积累素材……现在,卢芳香已经为毕业生创作了70多首藏头诗。
“希望孩子们从诗词中汲取力量”
从教22年的卢芳香,并不是第一次给学生送毕业礼物。2008年,她调入平潭三中,不仅担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负责元帽山诗社的日常工作。
她常常带着学生读诗、写诗。对于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她常常会制作手工蛋糕,作为小礼物奖励学生。
在她看来,教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是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也希望这份毕业礼物向学生传递温暖和力量。无论他们将来奔赴何处,都能记住这段美好的学习时光,带着一份诗心,不断前行。”卢芳香说。
不少家长也被卢老师的这份用心所感动。“卢老师送给孩子们的这份毕业礼物很有纪念意义,要好好珍惜珍藏起来,激励孩子。”家长陈女士说。
“二二载耕粉笔,十七回放兰舟。年年纸上寄春秋,还寄平潭云岫。只字暗藏深意,片心尽在藏头。明朝如到故乡游,须到三中走走。”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又亮了。卢芳香还在桌案上,奋笔疾书,为学生们写诗。这首《西江月·百封信寄语2025届学子》,是她送给这届初中毕业生的最新创作。
“教育,是一场心与心的‘双向奔赴’。”卢芳香说,每次为学生制造“小惊喜”时,她收获的快乐远比学生更多。“我想在中考前完成所有学生的藏头诗创作。希望孩子们能从诗词中汲取力量,更希望孩子们懂得‘中考的意义未必是如愿以偿,而在于拼尽全力’,祝福每一个孩子都能闪闪发光。”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