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平潭海坛街道
2025-07-11 11:05:58 来源:平潭网 作者:林秦东/文 林君斌 江信恒/摄入住东澳村的石厝民宿,步行打卡68海里景区;在上楼村采摘百香果,品尝台胞制作的蓝眼泪酥……平潭海坛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文旅资源,通过景村融合、两岸融合发展等多种举措,为乡村振兴赋能。不久前,海坛街道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对象名单。
景村融合:景区游客多了 村民腰包鼓了
位于海坛街道东澳村的68海里景区,是平潭热门打卡地之一。在68海里景区的带动下,东澳村许多人家将自家石头厝改造成民宿,民宿收入成为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与此同时,东澳村两委还紧抓68海里景区巨大客流量带来的商机,发展与旅游相关的多种产业。
“68海里景区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我们通过与邻近的村庄深度融合,增加了游艇、民宿、海鲜排档等产业,打造了商业步行街、渔家乐特色餐饮街及网红民宿集群,实现‘人流变商流’。”东澳村村委会副主任巫贤敏说。
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景区时常爆满。虽然周边商户林立,游人如织,但景区秩序却井井有条,这得益于68海里景区移动经营区的出现。去年,东澳村村民念家强和其他人合作承包了移动经营区的摊位,这也为他带来了每年6万余元的额外收入。
“什么是移动经营区,就是通过可以移动的摊位,卖特色旅游产品。有的人卖特色小吃,像海蛎饼、海产干货,还有各类旅游防护的雨伞、拖鞋等。早上出摊,傍晚收摊,旅游旺季一到,小成本也有大收益呢。”念家强说。
看似简单的移动经营区承包,其背后是海坛片区第一街区联合党委深入调研的成果,他们以“景村融合”为抓手,突出景村协同,为乡村振兴赋能。据海坛片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东澳村包村干部谢江嘉介绍,主要做法有三个:抓村企共同经营,推进强村富民;在景区周边升级打造两个“68市集”规范经营区,设置规范化摊位向村民开放租赁;同时推行“企业+村经合社+村民”三方共赢合作模式,推动东澳村与实验区文旅集团合作开发下网澳水上运动项目。
抓景村红利共享,引领抱团发展,推动东澳村成立相关公司,发挥联合党委统筹协调作用,为构建“集中运营、效益共享”的共同富裕机制奠定基础。
抓项目谋划建设,丰富业态布局,整合辖区内涉旅资源,引入企业开发集音乐文创特色与自然观光于一体高端民宿群,并通过规划建设智慧停车场、观光栈道等配套设施,多措并举丰富景区业态。
数据显示,在海坛片区第一街区联合党委推动下,去年东澳村集体经济收入236.08万元,并辐射带动沿线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
68小镇景村融合发展只是一个缩影。与东澳村相距不远的磹角底村,则通过不断提升“颜值”,完善服务,走出了“文旅+养殖”的致富路。
步入磹角底沙滩,绵延数百米的狭长海岸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金色梦境。沙滩上的秋千、滑梯、躺椅等休闲设施点缀其间,更添几分意趣。
据磹角底村村民李登兴介绍,磹角底村毗邻坛南湾、将军山和海坛古城等景区,过去村里一直以鲍鱼和水产养殖为核心产业,在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建议和帮助下,不少村民将自家闲置的石厝老宅改造成民宿。从此,磹角底村也从一座水乡渔村逐步转型升级成热门的旅游村。“如今村民们夏季发展旅游,冬季继续养殖,一年四季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李登兴笑着说。
磹角底村风景美不胜收(资料图)
两岸融合:台青做的蓝眼泪酥成游客伴手礼
“哇,这个蓝眼泪酥好好吃!”在一家名为“新傅”的烘焙坊里,蓝眼泪酥、百香果酥等多种凤梨酥口味正整齐摆放在店内等待游客选购,烘焙坊主理人傅韬文正用店隔壁采摘园里的百香果做百香果酥。傅韬文告诉记者,这种兼具新鲜和口味的百香果酥一经上市就受到市场欢迎。“现在一个月大概销量接近三百盒,有不少还是外地的订单。”傅韬文笑着说。
上楼村作为实验区首个两岸融合社区试点村,不久前还入选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名单。这些年来,有许多台湾青年来到上楼村创业就业,与村子“双向奔赴”。
傅韬文来自台湾云林,隔壁的采摘园就是哥哥傅韬丞的心血。2022年,傅韬丞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上楼村就业创业。上楼村里的“蜗瓜园”和黄金百香果采摘园,便是傅韬丞的成果。
占地4亩的“蜗瓜园”,不仅养殖着包含白玉蜗牛在内的9个不同品种的蜗牛,还种植苦麦菜、油麦菜等蜗牛的饲料,通过“室内养蜗牛,室外种饲料”的“种植+养殖”新模式,白玉蜗牛成了上楼村致富的“金疙瘩”。
稳定后,傅韬丞邀请了弟弟夫妻俩来上楼村创业,哥俩一同在上楼村携手打拼,劲头十足。不仅如此,兄弟俩还别出心裁地开发出融合了蓝眼泪元素的蓝眼泪酥,这种以蝶豆花为原料的特色甜品成为许多游客喜爱的伴手礼之一。
“以前咱们村里都是种花生、地瓜等传统农作物,没想到咱们村的黄土地还能种出这些稀罕物。”年过七旬的上楼村村民丁奶奶激动地说。
上楼村不靠山也不傍海,虽然在旅游资源上存在天然短板,但上楼村因地制宜,以生动的岚台融合实践和独特的田园风光,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盛夏时节,漫步上楼村,错落有致的绿植环绕着家家户户,不少村居以庭院为画布,运用现代园艺手法,打造出一个个别具匠心的微景观小品。不经意间,还会发现其他惊喜——五彩斑斓的彩绘墙、香气四溢的瓜果、古色古香的石头厝……
上楼村党支部支委、党群工作者曾若男介绍,早在2016年,村里便在打造“精致乡村”上下功夫,除了纵横交错的阡陌农田,街头巷陌弄的小空地、房前屋后的小空间等地经过巧手改造,变成连点成片的田园微景观,串联起乡村脉络。
楼台会
提起上楼村,最为知名的便是村里的两岸文创艺术交流空间——楼台会,寓意上楼村与台湾的相会。这座集文创展示、交流联谊、文化艺廊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搭起了岚台青年开展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上楼村,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广阔舞台,我们会继续扎根在这里,与村里的父老乡亲们一起为上楼村的发展不断努力。”傅韬丞说。
海坛片区管理局经发处工作人员杨碧霞表示,通过深挖当地资源,村落都因地制宜发展了观光体验、休闲康养、村咖民宿、精致农业等特色乡村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美、文旅赋能、业态多元的乡村振兴之路。“现在大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感、获得感也在逐步提高。现在很好,相信以后会更好。”杨碧霞说。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