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上攀公益学堂为乡村儿童开启快乐暑期课堂

2025-07-22 10:19:11 来源:平潭网 作者:冯荣 文/摄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大学生志愿者给上攀公益学堂的孩子们上课。

“用贝壳和画笔创作南岛语族文化手绘作品真好玩”“这堂新闻写作课干货十足,太有趣了”……今年暑假开始以来,平潭上攀公益学堂里,一节节丰富多彩的手绘课、写作课,让乡村儿童在暑期收获知识与温暖。

孩子们展示自己创作的贝雕作品。

画笔绘梦 欢乐与创意交织

7月12日下午3时许,走进上攀村,映入眼帘的是村民们在田垄里辛勤劳作,耳边传来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循声来到上攀公益学堂,8名学员在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师生的带领下,在艺术创作中探索南岛语族文化的奥秘。

“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个地方是南岛语族的起源吗”……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抛出一个个有趣问题,小学员们积极参与,大家神情专注,不时举手发言。“这节课的主题是‘探秘南岛语族:从文物到手绘’,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听,还能融入创意,亲手参与艺术创作,从而加深对南岛语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学生会执行主席张子清兴奋地说。

孩子们创作南岛语族文化主题绘画作品。

听完讲解,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意,热情投入到创作中。有的小心翼翼地用彩笔勾勒出心中的图案;有的参照南岛语族文化的面具图例,在画纸上轻轻撒上一粒粒小贝壳……不一会儿,一幅幅各具特色的贝雕手绘作品就完成了。学员林梓璇将平潭礁石、海浪等元素与南岛语族文化巧妙融合,让人眼前一亮。“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展现南岛语族文化的美,让更多人认识家乡,了解平潭。”

“大学生哥哥姐姐讲的绘画作品构造和视觉效果等内容很实用。”学员王艺馨两年来一直在上攀公益学堂学习绘画,进步明显。“现在我的绘画技巧提升了,创作形式也更加多样。”

“这是我们第四年来平潭开展社会实践,今年,我们将平潭海洋文化融入美育课堂,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收获快乐成长。”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团总支书记吴文佳说。

林海平给学堂孩子们上课。

爱心共育 为乡村课堂添彩

上攀公益学堂位于平潭苏平片区上攀村,是平潭首个公益性农村教育平台。每年暑假,这样快乐的学习场景总在学堂里上演,不少乡村儿童在这里度过一个有“知”有“趣”的多彩假期。

“乡村孩子与城区孩子成长环境差异大,身边既缺乏丰富的资源与多样的发展机会,又多为留守儿童,缺少能引导他们培养兴趣爱好的引路人。必须为他们创造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学堂创办人、上攀村党总支副书记林海平说。

几年前,林海平提出建设公益学堂的构想,这一想法得到了平潭文联的认可与支持。平潭文联联合平潭旅游文化服务中心等部门,帮助解决学堂师资与学习用品的问题。2020年8月,上攀公益学堂正式开课。从最初的书法课,再到后来增设了美术、音乐、贝雕、沙画等艺术课程。如今,学堂已经连续开办了550多节课,上课人数超过2万3千人次,学堂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这其中,高校师生成为一支中坚力量。学堂创办第一年至今,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都会组织筑梦海岛艺术实践队,以乡村美化、美育课堂为主题,来上攀开展公益教学。从那以后,每年暑期,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都会来到上攀公益学堂,与孩子们交流学习。

林海平说,这些年,小学员们有机会与高校学生们面对面接触,努力学习,树立追求标杆,还在他们的帮助下,走出去见识更多的新鲜事物,拓宽了眼界。

除了高校,实验区书法家协会书法家、实验区作家协会作家以及平潭非遗手工匠人也纷纷来到学堂,带来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兴趣课程,陪伴孩子快乐成长。造型别致的贝雕作品、灵动飘逸的书法作品……学堂的楼梯旁,墙上挂满了孩子们努力学习的成果。

“来到学堂学习后,假期生活变得充实了,学习了书法、朗诵、写作、贝雕创作等技能。”小学员王丽雅说。

公益学堂的建设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改变了家长的观念。在平潭苏平片区,许多家长主动成为学堂后勤人员,并加入当地“平心志愿者服务队”,参与村居环境整治、慰问老人等公益活动。“孩子在学堂学习很快乐。通过学习,孩子的兴趣变广了,性格更加沉稳,做事更加专注认真,还掌握了不少技能。”家长高定真欣慰地说。

责任编辑:林丹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