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周而兴:风生水起长江澳

2025-07-27 11:15:56 来源:平潭网

风生水起长江澳

作者:周而兴

蓝天白云,风车轻摇,频频向你招手;银滩碧波,涛声悦耳,任你踏浪拾贝。这富有诗意的画面,描绘的是长江澳海滩景色。

长江澳是平潭三大海滨沙滩之一,全长约4.5公里。这里面朝浩瀚的台湾海峡,有着丰富的风力资源。远远望去,一座座风车错落有致,或耸立于沙滩上,或从海滩背后的木麻黄丛中探出来。蓝天、碧滩、绿林、摇曳的风车,宛如童话般的美妙境界。

面朝大海,生生不息。30年前,长江澳可以说是附近村民的“生计滩”,滔滔江水诉说着沧桑岁月。

长江澳是海湾,咋称“长江”之澳呢?“长”指长度之长,且易理解,“江”字可在许慎《说文解字》里得到解释,指不适宜居住的水域。长江澳是平潭的大风口,从海上吹来的强劲海风几乎不受任何阻碍,长驱直入穿越平潭岛腹地。

据1922年版《平潭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长江澳狂风刮起的沙尘,一夜掩埋了附近18个村庄,足见当时周边生活环境之恶劣。

这里的海风,如同不请自来的常客,一年四季,不舍昼夜,永不停歇地吹,塑造出独特的地貌。

当海风助推浪潮将海底的海蚌与螺贝冲上来,这些贝壳沉淀在沙滩上,日积月累形成丰厚的“壳矿”。退潮时,村民纷纷去挖掘贝壳,洗刷晾干后,出售给壳灰厂煅烧制成白灰,作为建造房屋和修船的重要材料。

在长江澳北部的海滩上,矗立着一块岩石,背面带有像人脚印状的凹陷足迹。1922年版《平潭县志》称之为“仙迹石”,村民唤作“仙磹”。“仙磹”蕴藏着感人的神话故事。相传蓬莱大仙巡游东海,见长江澳风景优美,附近的村民却饱受风沙肆虐之害,遂在长江澳东南边造了君山,以阻挡风沙入侵腹地,护佑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而后,大仙的脚踩在长江澳“仙磹”上,转身跨越台湾海峡,继续云游。

当时生活在长江澳边上的村民,缘何没有留意长江澳的美景呢?许是那时的平潭是座孤岛,缺粮、缺电、缺淡水。因为海岛经济落后,百姓生活贫穷,人们对田园、海滩的记忆,与其说是诗意,不如说是艰辛劳作的沧桑印记。

海边恶劣的生活环境,磨炼了村民勤劳刚毅的精神气质。20世纪70年代前后,长江澳边上村庄的年轻人纷纷离开海岛,走南闯北打拼。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他们与海风相伴,默默地守护着寂静的石厝老屋,守望着远处的儿女。

风起潮涌,向海图强。平潭海峡大桥通车后,便利的交通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平潭已不是以前所描绘的“风沙满地跑”的情景了。曾经汹涌咆哮的海风,伴着风叶旋转,源源不断地输出绿色风力电能。

随着环岛公路延伸到平潭岛北部,新修建的北部生态廊道如珍珠般地串联起沿边的村庄。村里抓住机遇,铺设了水泥路,种植了花卉,许多常年在外打拼的村民回乡,在海边做民宿,吃上了旅游饭。于是,曾经寂寥的村落渐渐热闹起来。

试想,若是蓬莱大仙巡游东海,看到长江澳蜕变成网红打卡点,那该有多欣慰。

◆◆◆

作者笔下的长江澳

是十分值得打卡的地方

快跟着小编

一起去看看吧

↓↓↓

长江澳

长江澳沙滩
是平潭三大海滨沙滩之一
这里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
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要说最吸引人的
那一定是

在这里观一场日落盛宴
风车在夕阳的余晖中悠悠转动

如同置身童话世界

作者简介

周而兴,笔名亦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协会员,台江区作协副主席,现任《福建乡土》杂志执行主编。著有散文集《海峡风吟》,文学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福建文学》《福建日报》《两岸视点》《闽都文化》《福州晚报》《平潭时报》等报刊。其作品多次获奖,散文入选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品读家乡》文集,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探索与发现》(全国中小学推荐图书)等出版物;诗歌入编福建省文联、省作协汇编的《建党百年百名诗人作品集》《海峡诗人选刊》等。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