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打造多场景、沉浸式阅读空间
2025-07-29 09:12:02 来源:平潭网 作者:冯荣 文/摄凉爽舒适的环境、丰富的阅读资源、数字化阅读区、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暑假期间,完成升级改造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图书馆成为不少师生“充电蓄能”的好去处,多场景、沉浸式阅读空间“圈粉”众多读者。
阅读方式更多元 一起快乐读书
步入崭新的综合楼,浓郁的书香气扑面而来,不同借阅区的书架上,历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类书籍整齐排列。
“平时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好好地安静下来读书。趁着暑假,来图书馆闻闻久违的油墨香,这里阅读区功能丰富,可以待上一整天。”家住老城区的平潭中楼中心幼儿园教师陈佳桢来到实验区图书馆,选好一本文学书籍后,悠然坐在休闲阅读区开始看书。来图书馆读书已然成为她暑假生活的常态。
除了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也深受学生喜爱。在数字体验区一角,平潭城南学校学生何安琪正戴着耳机认真听书。“我正在使用听书音频设备,这里的电子图书资源种类很多。听书的时候,主播的嗓音让我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一种与阅读纸质书不同的体验。”每到假期,何安琪就常常到图书馆看书,“以前来图书馆主要看纸质书,现在馆里新增了数字化阅读设备,我们可以一边听书一边在线上阅读。阅读是让我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最好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生还加入了实验区图书馆开展的图书漂流计划,感受一场知识与温暖的“流动盛宴”。
实验小学学生林钰娟打开印有“一本在平潭漂流的书”的包装袋,袋里装着两本精美的绘本图书,令她惊喜不已。“第一次收到装在漂流袋里的图书,感觉特别新奇有趣。我打算把自己闲置的图书用这种方式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让更多人感受阅读的快乐。”林钰娟说。
据了解,为了让每一本图书都能发挥最大价值,今年4月,实验区图书馆推出图书漂流计划,让读者之间以书会友,真正让闲置图书“漂”起来。“通过图书漂流计划,让更多读者看到更多不一样的图书,分享阅读的快乐,践行全民低碳阅读。当孩子们发现分享能让快乐翻倍时,书籍就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价值。”实验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孙云说。
学生用数字化阅读设备听书
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乡土手工相框画
文化活动趣味多 点亮假期生活
“今天我们要学习制作海贝沙画作品,孩子们可发挥想象,勾勒出心中的海洋世界。”在实验区图书馆一角,18组家庭围坐在一起,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用贝壳、沙砾等材料,创作乡土手工相框画。
家长林珍与女儿姚乐童一起在相框中涂上胶水,再贴上贝壳、彩石等材料。不多时,一幅漂亮的海贝沙画作品便完成了。“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让我们了解平潭海贝之美。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林珍说。
孙云告诉记者,实验区图书馆面向不同年龄段的社会群体,每周推出不同主题的特色公益文化活动,涵盖乡土文化体验课、“行走的图书馆”乡村阅读活动、少儿创意美术作品展、“文化筑梦”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等,丰富假期生活,在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让更多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活动常常刚一发布,名额就被抢报一空。”孙云说,这几天,开展了面向5至9周岁亲子家庭的乡土文化体验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针对成年人和老年人开展中医药系列讲座,传播健康养生知识。“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读者们能在图书馆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活动,增进大家对平潭本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家长吴红时常翻看实验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一看到活动发布,就蹲点报名。吴红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还增进了亲子关系,“让我们在陪伴中与孩子共成长”。
此外,暑期公益文化活动还延伸到了社区和乡村,为更多学生带来快乐。在君山片区的流金华府社区和潭中社区,不少乡村儿童参加“行走的图书馆”乡村阅读活动,学习书法、绘画、数独、语言训练等课程。
“我们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开展‘订单式’文化服务,把多元化课程直接送到基层社区,有效破解了乡村优质文化教育资源不足的难题,点燃乡村阅读热情,打通了乡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孩子在书海遨游。”孙云说。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