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学实验、上防溺水课、学乐器演奏……平潭孩子的假期充实又快乐

2025-08-12 09:36:10 来源:平潭网 作者:冯荣 文/摄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参观贝雕馆,拍摄制作家乡非遗视频,传播平潭文化之美;参与安全教育实景课堂,掌握防溺水技能;体验科学小实验,感受科技探索的乐趣……今年暑假,平潭各中小学校创新形式,推出多元化的暑假作业,进一步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和社会参与性,助力学生拓展能力、增长见识,过“有声有色”的快乐暑假。“这些暑假作业既新潮又接地气,让我们的暑假生活更充实。”这是不少学生的共同感受。

学生参加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巧手绘地图

创意作业激发好奇心

线条勾勒轮廓、色彩点亮版面。指尖笔下,传递着对大美祖国的热爱……暑假里,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七年级学生林知上完成了绘制中国地图的作业。A4纸上,形如雄鸡的中国地图包含省级行政区、省会城市和省份简称等信息。

为了辅助地图绘制,林知上通过书籍查阅、上网搜索等方式完成。“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而自豪。”林知上说。

据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七年级年段长林妍彬介绍,今年暑假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对作业的次数和时长进行了量化,明确规定了每门学科的作业量,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同时,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层设计学科作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德育作业的比重也有所加强,例如心理健康学科要求学生与父母进行两次谈心,促进家庭沟通与情绪管理。

“希望学生们在假期中既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又能通过创意作业实现全面发展。”林妍彬介绍,在学科作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部分,创新作业形式,增加趣味性。例如,道德与法治的非书面作业要求完成两次家务、社区服务、农业或手工等劳动;而历史学科的作业则是观看历史影片,设计影片宣传海报或制作一条古人的“朋友圈”。

“对比以前的常规作业,这种‘新式作业’很受孩子们喜爱。为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业完成时间,设置了五次阶段检查,要求学生分批将作业提交至钉钉平台,老师在线及时批改,避免出现在假期结束之时学生匆忙‘赶工’的现象。”林妍彬说。

参与实景课堂

学习防溺水知识

“下水前应充分了解做好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空腹、过饱、剧烈运动后均不应该下水……”近日,平潭一家游泳馆里,一堂别开生面的“亲水不‘轻’心,防溺护平安”防溺水课正在进行。通过“沉浸式体验+情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和家长在真实场景中掌握防溺水技能,筑牢生命防线。

游泳教练现场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

对于“如何正确识别危险水域”“落水后如何自救”等方面,场馆教练化身“安全导师”进行全流程示范指导。经过耐心指导,学生们从最初的胆怯,逐渐变得自信。

“以前只在课堂上学习防溺水知识,今天通过实景学习体验,更加直观,掌握了不少防溺水安全知识。特别是游泳时身体不适发生危险如何自救,还纠正了平时的一些错误做法,很有收获。”平潭第一中学八年(10)班学生李乐萱说。

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记,大家沉浸其中。“参加这次防溺水课,让我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从而加强自身防溺水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也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增强了应对突发情况的信心。”林翊宸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感受。

“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这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方式,学生们的接受程度更高。”平潭第一中学德育处副主任陈晨表示,这些暑期德育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品德。同时,在家校社共同努力下,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学生成长。

共赏家乡美

争做文化传承人

“当海浪退去,沙滩上总会留下许多亮晶晶的‘小宝藏’——有的贝壳像缀满星光的小扇子,有的像裹着彩虹的螺旋楼梯,还有的闪着珍珠般的柔光。在平潭,这些大海馈赠的贝壳,会被工匠们施上‘魔法’,变成会讲故事的贝雕……”最近,平潭城北小学学生毛紫妍拍摄制作了一则“家乡故事我来讲”的视频,推介平潭非遗贝雕。

学生毛紫妍展示贝雕馆的贝雕作品。

此前,毛紫妍实地参观平潭海峡民间艺术馆,学习制作平潭贝雕,体验贝雕文化,为视频创作积累了素材和灵感。这则四分钟的视频,涵盖“拜访贝壳精灵”“给贝壳编故事”“给贝壳剪彩衣”等丰富内容。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参与贝雕制作,感受平潭非遗之美,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毛紫妍说,当一名家乡文化的小小宣讲员、传承人,感觉很自豪。“希望更多人看到我创作的视频,来平潭旅游,爱上平潭,了解平潭贝雕文化。”

今年暑假,平潭城北小学布置了“爱国爱家乡小卫士”德育实践暑假作业,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特色美食制作过程、展示传统技艺、讲述历史故事等。

“暑期作业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场文化浸润的教育生动实践,进一步引导孩子通过认同文化身份向内扎根、通过实践调研向外探索、通过展示思考向上表达、通过守护地方记忆向远传承。”平潭城北小学德育处主任林珠琴说,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实地走访、查阅方志等,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

探索乐趣多

开启科学艺术之旅

今年暑假,平潭实验小学学生收到了一份有趣的作业清单:完成科学小实验,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感受科学的魅力;用乐器演奏一首红歌,变身“小小演奏家”。

平潭实验小学二年(6)班学生郑奕朗完成的科学小实验叫做《它们去哪了》。他依次将盐、大米、绿豆、面粉等食材分别放入八个盛有水的一次性杯中,近距离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变化,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实践作业单上。

学生郑奕朗展示科学实验作业。

“这是关于水的溶解之谜的实验。观察一些日常物品哪些会溶解于水中,哪些则会沉入水底,保持原状。我发现,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还会受到搅拌速度、温度的影响,很有意思。”郑奕朗平时就是小科学迷,他最喜欢的作业就是科学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奥秘,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收获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艺术学科作业鼓励学生们以“乐”为友,唱起来,奏起来,在跳动的音符中,感受艺术之美。

这段时间以来,长笛是二年(1)班学生林妙涵的快乐假期“玩伴”。每天,她都会手持长笛,深情练习演奏歌曲《东方红》。“吹奏长笛让我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妙涵喜欢长笛清澈明亮的声音,于是从吹奏姿势、气息控制、指法等方面入门练习。虽然刚开始演奏时她也会吹错音,但林妙涵没有放弃。一天天坚持练习,逐渐记住了曲调,吹奏出的音色也更加饱满圆润。“这种进步的感觉感觉很棒,很有成就感。”林妙涵说。

运动伴左右

体育家庭作业共同参与

体育锻炼是今年平潭各校暑假作业的标配,相比单一的运动打卡,有的学校设计了有趣的体育家庭作业,以游戏为主,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尽享亲子互动的温馨时光。

“妈妈,我先跳到五,拿到玩偶啦……”8月1日,平潭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丁婧晗哼着愉快的歌曲,在客厅铺好垫子,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在家里玩起“跳房子”游戏。

这场家庭体育游戏是丁婧晗的暑假体育作业之一。对她而言,今年的体育暑假作业仿佛是一个有趣的闯关游戏。“比如这项‘跳房子’,在跳跃的时候,参加者需要捡起玩偶,单脚维持平衡并且不能踩线。”这段时间以来,丁婧晗发现,自己和妈妈更加亲密了,自己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为何会布置以游戏为主的暑假体育家庭作业?体育教师李华强解释说,暑假期间,学生离开了学校体育教学环境,自主锻炼易因缺乏规划、兴趣不足而流于形式。“体育家庭作业以‘游戏’为载体,包含跑、跳、投等基础动作,有效降低了锻炼的枯燥感,更易让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这项作业通常需要家长参与,不仅带动家长关注孩子的运动健康,还能通过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