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岛之秋别样美
2025-10-17 09:48:53 来源:平潭网 作者:王焰金秋岚岛,海天一色,美如画卷。不久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唐辉来到平潭采风,将镜头深情地凝望于这片山海。在他看来,翻涌的浪是海的呼吸,静默的石厝是岁月的注脚,而温暖的人间烟火,则是这片土地最动人的心跳。他用镜头将岚岛之秋别样的美,一一收藏。
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唐辉走过三十余载春秋。这一次海岛采风拍摄的沉浸式体验让他印象深刻。他感慨,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与美的对话,“岚岛的每一帧风景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用无人机捕捉醉美岚岛
这天,天未破晓,唐辉已背负三十余斤重的摄影装备登上了平潭大练岛。海风裹挟着咸湿水汽扑面而来,他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无人机升空。“来了,光来了……”当晨光穿透薄雾,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如鎏金巨龙般跃然屏上,他屏息凝神,右手轻抚屏幕感叹:“从高空俯瞰大桥格外震撼。这座跨海大桥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承载着平潭人逐梦深蓝的壮志豪情。”
次日凌晨,唐辉又赶往镜沙村守候日出。在无人机升空的那一瞬,朝阳破云而出,将整片海面染成金箔般的镜面。他娴熟地操控着无人机,面对这片灿烂海景按下快门时,嘴角不自觉扬起。那一刻,连日奔波的疲惫烟消云散,他深切感受到,所有等待都值得,“这些转瞬即逝的光影,每一秒都是自然馈赠的礼物。”
除了跨海大桥与壮丽海景,最令唐辉倾心的是平潭特有的石头厝。在他的镜头下:晴日里的石厝群静卧于田野之间,散发着质朴的生活气息;晚霞中的长江澳石厝宛如一幅静谧油画;蓝调时分的北港村,渐次亮起的灯火勾勒出人间烟火的温暖画卷。
透过无人机的视角,晨光中的石墙泛着银白光泽,暮色里的炊烟透出暖黄光晕。他指着屏幕上石厝群的影像解释说,这些石头感觉会呼吸,在光影变幻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大练岛上,醉入平潭秋色。
位于大练岛的通天门是唐辉的另一处重点拍摄对象。这座由亿万年海浪侵蚀形成的天然海蚀拱门,岩壁呈现出红褐、黄、灰、绿等斑斓色泽,这令唐辉着迷不已。为捕捉这处仅在退潮时显露真容的奇观,他在数公里徒步后顾不上休息,踩着湿滑的鹅卵石艰难寻找最佳机位。当十余米高的天然石门完美呈现在取景框中时,他欣慰地说道:“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赠予摄影人最珍贵的礼物。”

薄暮时分的北港村石厝群
在唐辉看来,每一幅关于平潭的摄影作品,都是他与这片山海的真情对话。“摄影最美的从来不是技巧,而是让观者通过你的镜头,爱上你所热爱的风景。”他深情地说,海岛教会他要怀着敬畏之心,捕捉大自然动人的诗意。
三十余载创作不止,记录岁月温柔
1993年,26岁的唐辉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上海相机总厂生产的海鸥DF-135。当时月薪才数百元,而这台价值550元的胶片相机,是唐辉省吃俭用半年,还向朋友借钱购置的心爱之物,也成为他打开摄影大门的钥匙。
三年后,因海鸥相机部件损坏,一台“美能达X-700”接过了使命,成为唐辉摄影路上感情最深的“战友”。他的第一幅获奖摄影作品《第一缕阳光》,正是由这台美能达记录下的。唐辉常常背着相机穿行在大街小巷,却从不轻易按下快门。一卷135规格胶卷36张,意味着每一张都必须精打细算。他用一双“摄影眼”冷静地观察着周遭的一切,直到内心的悸动涌现,才举起相机,在取景框里构好图,冷静地按下快门。
谈及胶卷时代的创作,唐辉的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对那个“慢时代”的怀念:“胶片没有数码的美颜滤镜,也不能随意修图改色。就像那个年代的人,不用华丽包装,骨子里的朴实和真诚,一眼就能看见。”他笑着说。
“每次来平潭都有新体验”
从2011年至2025年,唐辉六度来平潭采风拍摄。每一次都给他带来全新的感受与发现。他的足迹遍布平潭各处,不管是传统的景区、古朴的村落,还是偏远的离岛。对他而言,平潭岛不仅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也像一位张开双臂的老友,欢迎着他的一次次归来。

晚霞中的长江澳石厝群
“平潭风光无限好,最让我倾心的,还是那些沧桑古朴的石头厝。”唐辉将自己与石头厝的合影设置为个人社交账号的头像,还计划用影像与文字,讲述这些石头厝的故事,让更多人知晓。
回忆起2011年9月,第一次来平潭拍摄的经历,唐辉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台风天,他萌生了记录台风中大海样貌的念头。在流水村一带,他在镜头中望见海滩上的渔船、折断的桅杆与散落的碎片。他举着相机,冷静地按下一次次快门。当拍摄告一段落,他不经意看见,海岸边的石厝在台风中岿然不动,而石厝中的渔民,眼神粗砺,充满坚韧的力量。“那些用花岗岩垒砌的石头房子,经历岁月的流转,在狂风暴雨中依然矗立,成为海岛渔民最坚实的庇护所。”这段拍摄经历深深烙印在他心中,激励唐辉不断创作。
今年五月,他受邀来平潭参加“春潮与晓风的约会”——2025平潭国际旅游岛笔会,看到平潭发展的日新月异。“全岛的交通都很便捷。无论是68海里景区,还是北港、长江澳,皆可驱车直达,仿佛将人与风景的距离拉得更近。”
多年行摄山海,行囊虽重,心境却愈发轻盈。在唐辉心中,平潭这座“动静皆宜”的海岛,辽阔与秀美,直抵人心,“值得用镜头反复记录、永久定格。这片海,真的永远拍不够。”他希望有机会再次独自驾车,深入探索平潭的每一处角落。
平潭的清晨和傍晚,是唐辉最爱的时分。“那一刻,任思绪放空,享受宁静,让人很享受。来海边吹一吹风,或者坐在石厝小院里品品茶。”唐辉说,那正是他最想留住的,属于平潭的美好时光。
创作拍摄初期,妻子是唐辉的模特。镜头里没有刻意的摆拍,定格的,永远是妻子在生活中最自然的神情。有时候,她穿着淡绿色毛衣坐在西湖边的石条上,午后的阳光温柔勾勒着她的轮廓;有时候,她手捧黄玫瑰,目光望向窗外,娴静而美好……1996年,随着女儿的出生,唐辉才有了拍摄的新模特。他在自己的作品《光影流年》中写道:“孩子的眼睛大而明亮,像清澈的溪流,一下子就流进我的心里。”
为了珍藏这些家庭影像,他在家中二楼搭建起一间不足三平方米的暗房。暗红的灯光下,药水味刺鼻,他却感到心安。在无数个日夜里,他心无旁骛地操控着冲洗设备,将曝光过的相纸浸入显影液,轻轻晃动夹子,看着影像慢慢浮现。“这些步骤就像那些被冲洗出来的黑白相片,深深烙印进了我的记忆中。”
从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再到无人机,三十年来,唐辉亲历了摄影技术的变革,并不断尝试新设备进行艺术创作。这次来平潭采风拍摄,当无人机翱翔于岚岛上空,那一刻,他感觉心潮澎湃,“有了一次全新的拍摄体验。”

个人简介
唐辉,福建省福州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