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欣桐:春语,岚岛山门村

2024-04-01 09:28:25 来源:平潭网

春语,岚岛山门村

作者:欣桐

(一)

春分刚过,几场春雨落下,冷嗖嗖的风中,夹杂着春潮声声。

我领着一队从全国各地赶来平潭的文友,来到了山门村。

图片

山路蜿蜒,道路两旁的木麻黄树扭动着腰身在风中摇曳,那细长的针叶,蓄着春夏的雨汁,不仅耐热,还耐旱——这种海岛最朴素的树种,成为海岛人的生命之树。

从谢厝村往坑北村的路上,每棵木麻黄都有大海碗那么粗壮。窄窄的乡道上,不时有牵着牛、赶着羊的老农慢悠悠地走着。

而树两旁的田野里,有人在翻地,马上就要种花生了。越过冬天的土地,翻出来的新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田埂间稀稀拉拉地开着油菜花,苦楝树光秃秃的枝丫间,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图片

跨过一座水闸桥,走进山门村,花岗岩砌成的厝,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村委会墙根处,一排石条凳上坐满了晒太阳的老人。一个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的老婆婆,正架着一根木凳子织着渔网。

图片

一群外来的背包客举起手中的镜头,老婆婆羞涩地低下头,躲着镜头,引得一旁的老大爷们哈哈大笑。一只猫躲在她脚边晒太阳,似乎春阳暖暖,猫儿的美梦正酣,任凭镜头咔咔作响,它就是不肯睁开眼睛看一看。

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仔,在苦楝树下找虫子。几株尖距紫堇开出了小花,母鸡一啄,花儿倒了,小鸡们昂首阔步地走了。

(二)

沿着村子背后的一条小径走去,春草丛生。蓝天下,屋顶压着瓦片的石头,历经岁月的打磨,墨色中带着深蓝,朱红色点缀其间。老屋子的石条窗棂上,贴着大红色的对联,写着“吉祥”“平安”“如意”等字样,这是老百姓烟火人生中最朴实的祈愿。

图片

两株桃树兀自倾斜生长,如同水墨画中旁逸斜出的勾勒笔法。偏偏那满树的花枝又是从一堵残垣断壁中伸出,如同“落花人独立”。许多花瓣落在长了青苔的墙角边,捡起几朵嗅了嗅,无味。似乎开得艳丽的花儿,都不带香味。繁华背后的花事,也是冷暖自知的哲理。

暖洋洋的阳光拂身,在一座老旧的石厝檐下,刻有“海阔天高”的字样。那深深的庭院里只有一头老牛拴在石磨前,见到生人惊得“哞哞哞”叫起来。不知道这户人家是否出过读书人,那高高的屋檐上刻有“海阔天高”的愿景,是否是希望后辈能走出海岛,去闯荡更广阔的天地?

图片

院子里的两株桃树,开着零零落落的花,不知道这两株桃树是否是屋主人所种?

去年春日来时,我不曾见到这两株桃树,真是应了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

山门村规模不大,但由于背靠君山,前面又是大海,整个村落就像坐落在避风港里。

图片

寻寻觅觅,走走停停,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遇到一个绣花的中年女子。她正在绣的一条金龙已经成型,远远看上去,颇有几分韵味。她说,这是绣闽剧戏服里“皇上”穿的衣服,除了打发时间,还能赚些外快补贴家用。

只见她的巧手,在花绷子间左右转绕,绣线就缝上了密密的针脚。

阳光洒在她的手上,身上,寂静的时光里,她的专注令人生出些许感动。

她的世界很简单,喂完鸡鸭,赶紧把前襟绣完,然后迅速交付绣品,领取新的绣样。

简单的快乐,只需要有一颗专注的心。

她的院子里长着两棵无花果树,树上嫩叶初长,叶子在阳光下显得十分翠绿。围墙上几口破铁锅里,小葱郁郁葱葱地生长着,一盆芹菜的绿叶细得连茎都清晰可见。

图片

这个季节,这个春意融融的日子,一粒种子,随意地丢进土里,都会长出婷婷玉立的美好来。

不远处,有户人家的屋顶上升起炊烟,袅袅烟雾中弥漫着好闻的木头燃烧的味道。走进院落,这户人家正在搓地瓜粉,包着平潭当地的食物“咸米时”,几个五六岁大的孩子围在簸箕前,听着老阿妈唱着海坛歌谣。

童年时母亲坐在灶膛前的情景浮现在眼前,那手中搓出的是乡愁的味道。可惜,乡音不再,福建话腔调里的抑扬顿挫,终究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绪。对于在异乡安家的游子来说,“他乡亦故乡”的心事,是一种移植的安身立命。

图片

远远地,听到一位母亲扯着嗓门呼唤:“依弟,天晚了,回来呷饭哟!”

(原文刊发于《平潭时报》2015年4月5日008版,有删改)

作者笔下的山门村
位于君山之麓、东海之滨
俗称“山门前”
这里背山面海
老房子依山势层叠而上
曾出过多名进士、举人、秀才
军演绝活“藤牌操”也在此盛行

图片

人物名片

欣桐(原名余小燕),四川内江人,中国作协会员。现居福建平潭,供职于平潭融媒体中心。著有散文集《指尖起舞》《萤火流年》《坛中日月长》以及平潭民俗文化丛书《行走海坛》《海坛掌故》《平潭行旅》。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