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丨寻访平潭红色地标③星火燎盘团,至今思裕藩

2019-11-20 08:24:18 来源:平潭网

平潭网11月20日讯 他,出身平潭一个农民家庭,却因祖父是个秀才,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气质。提起他,大家无不称赞“相貌突出,文质彬彬。”

就是这样一个读书人,本可安乐一生,却在民族危难时期毅然投身革命,献出年仅25岁的年轻生命。

他,就是平潭早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和革命武装的创建者——周裕藩。

寻访平潭红色地标③裕藩先驱

从小具有领导特质

创办平潭第一所渔农民夜校

周裕藩

1921年,周裕藩出生在平潭流水盘团村(现裕藩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据他的弟弟周裕芬在文章中回忆,“大哥从小就展现了领导人的特质,在同伴中所提倡的意见,能得到大家的响应。”

12岁的时候,周裕藩跟随祖父去福清松潭小学就读,得到革命前辈的教诲与熏陶。初中临毕业前,传来他敬仰的良师知音余长钺等5名地下党员被杀害,激起他无比的革命义愤,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仅17岁。

“平潭虽然很早就有人参加革命,但是都在外地。在岛上,以发动平潭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为任务的革命活动,则始于周裕藩与曾焕乾。”平潭原党史办公室主任何可澎曾这样描绘。

周裕藩生平经历

1939年至1941年,地处海域要冲的平潭岛先后6次被日伪军占领,面对民族危难时刻,周裕藩受党组组派遣在平潭及福清、长乐、鼓山、莆田沿海岛屿等闽中沿海地区创办渔农民夜校,发展党员。

在平潭,第一所渔农民夜校则是位于流水盘团小学,他还在盘团、大富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建立了两个党小组,这也是平潭最早建立的中共地下党组织。

“我小时候还记得,我们那个乡年轻人多得很,经常聚在他家里,青年们谈理想、谈爱国,练枪、练武。”周裕藩的堂弟周裕惠回忆。

一天两胜仗

创建过7支武装队伍

1940年,面对日伪军的不断侵犯,周裕藩与曾焕乾、徐兴祖首先擎起武装抗日救亡大旗,建立平潭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后来组织多人的“大富民众自卫团”,与盘踞县城的日伪政权展开公开对峙与斗争。

周裕藩曾组织多人的“大富民众自卫团”,与盘踞县城的日伪政权展开公开对峙与斗争

“当时自卫团60多名战士在海面突袭日伪军大队长郑道部,经过几十分钟战斗,当场击毙郑祯道。返航时又冲进流水南井村日伪军中队长王代民家,击毙王代民等3人,俘匪21人,缴获枪支8支。一天之内,两战皆捷,威慑敌人,震动全县。”周裕惠介绍。

周裕藩的革命生涯不仅仅在平潭。作为中共福长平特区书记,他在平潭、福清、长乐、鼓山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会同曾焕乾曾相继组织创建了7支武装抗日反顽队伍,成为闽海人民武装抗日力量中的一支重要队伍。

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斗争的无畏的抗日壮士,最后在与平潭国民党顽固派的策划组织的暴乱时,与顽匪搏斗被杀害于长乐县东洛岛,殉难时年仅25岁。

“你想,这么多人跟着他去参加革命、地下党的时候,既没有名、也没有利,也没有钱,这是为革命献身啊。”提及堂哥的革命精神,周裕惠不免感慨。

17岁入党,25岁牺牲。在周裕藩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他经受了被抄家、围捕、坐牢以及战场上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要有为革命牺牲的精神,来参加地下党就要有流血牺牲的准备。”他以坚韧不屈的意志,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

其家乡改名为裕藩村

周裕藩(右一)参加友人婚礼

周裕藩能够全身心为革命奉献,离不开家中的支持。他在10个兄弟姐妹中居长,在他的带领下,家中年长的三个兄弟都走上了革命道路。1944年夏天,他的祖父、父亲都先后去世,家中多次要找他回家主持家业,他却说,“一个共产党员忠孝不能两全。”一心坚守在战斗岗位上。

“我爸爸去世以后,他只回来一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我妈妈没有办法,一直支持他,粮食卖掉,自己家里都没有粮食吃,给他做路费。”周裕藩的八妹周裕琼回忆。

在周裕藩的十妹周裕珠心中,周家人几代人都是这样心怀他人。“之前我的儿子在闽江大桥看到老人家很晚还在卖甘蔗,他全部给它买下来,我们家就是这样,好像遗传一样。”她笑着说。

回首历史,革命战争的硝烟已经逝去,但是烈士的精神已经融入到我们血脉中,为纪念周裕藩对革命所作的贡献,其家乡盘团村改名为裕藩村。

裕藩村

如今,裕藩村有1000多人,村民养殖鲍鱼、海上捕捞,大家都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也正是因为知晓现在的幸福,才更加铭记过去的历史。

“自从周裕藩烈士的遗骨迁入东海陵园后,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前去祭奠,平潭的一些部队官兵、学校师生也会前去。他留下来的不仅是名字,他的精神也激发了我们这辈人……”平潭裕藩村村委会主任施守勇说。

文字:林彬彬 陈有池 陈红中

视频图片:杨 超 陈小勇 张 凯

支持单位:平潭革命史研究会

责编:林 雄

责任编辑:刘沙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