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自贸区五周年丨对标国际一流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2020-04-21 09:11:30 来源:平潭时报

原标题:对标国际一流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b4fd94a70e62be3504cf21daa8ea6fb9.jpg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让天堑变通途

核心提示

以对标国际一流为目标,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营商环境,平潭自贸片区自挂牌成立以来,全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一天一个样”的“平潭速度”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近五年来,平潭自贸片区同时针对市场准入、项目落地、权益保护和产业奖补等方面不断加强创新突破,加大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努力打造营商环境的新高地,为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基础建设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是投资兴业的基本要素保障。

3月26日,在福平铁路苏澳段施工现场,一列火车出现在高高架起的铁路梁上,从福州出发、经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上岛,为福平铁路临时铁轨铺设运输轨排。

平潭高铁时代即将来临,世界最长、全国首座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预计今年通车,将与福州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也将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提供重要通道。

桥,是连接两边的通道,也是助力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桥梁建造,这只是平潭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平潭自贸片区全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64%。同时,岛内综合交通、水资源、市政、能源、信息通讯“五大保障体系”初步构成。

在金井湾商务营运中心,高标准写字楼拔地而起,满足企业高效、智能化的办公需求;台湾创业园内,影院、健身房、书吧等配套逐渐完善,丰富园区企业人员的业余生活。

金井港区,港口功能不断完善,随着港区正式跻身国家一类口岸行列,平潭构建两岸物流“黄金通道”的优势更为凸显。

还有平潭高新产业园、平潭流水蓝色科技园、台胞社区、平潭国际演艺中心……一个个项目正全面铺开,赶时间、抢进度,平潭已成为新兴的投资热土,朝向宜业宜居的两岸共同家园目标大步迈进。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近日,在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企一证”窗口,市民吴正武递交相关材料后半个小时,便拿到了企业营业执照,同时核准办结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实现由“领多份证件”到“一企一证”的变化。“两者合在一起办,时间节省了,来回跑的次数也减少了。”吴正武说。

平潭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在全国率先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走过了从“证照统发”“一照三号”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改革历程,颁发了全国首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如今,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基础上,平潭试点“一企一证”改革。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等事项外,将企业行业准入涉及的229种“证”集成到一张“照”上,进一步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像原来办理营业执照和许可证要跑不同的部门,营业执照需要5个工作日,许可证则要10个工作日。现在企业可以选择证照合办,三个工作日办结。很明显地感受到,企业办证时间越来越短了,相关市场主体增长量也有比较大的突破。”实验区行政审批局企业设立及行业准入审批处工作人员高珠琴说。

“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勘察、一窗出件、一证集成、一企一档”,在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企一证”窗口“六个一”的服务模式背后,是政府刀刃向内,打破原有审批制度的自我改革创新而结出的硕果。

“改革试点启动后,我们将原来入驻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窗口、市场监管局窗口、交建局窗口、经发局窗口及其他涉及金融、旅游文体等业务的窗口整合起来,形成‘一企一证’窗口。”高珠琴说。

推行行政审批集成,让群众跑腿改为部门内部流转,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这样的举措让不少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的这些专项窗口,让我们企业在办理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便利性,很感谢相关职能部门的用心和创举。”福建平潭瑞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环说。

1587431699107871.png

市民向工作人员咨询业务

优化行政审批制度

平潭自贸片区以简化审批优化服务,便利投资兴业。长期以来,项目投资审批存在“办理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地点多、制约多”等突出问题,饱受诟病。如何让这个过程短一点?挂牌以来,平潭自贸片区主动对标先进,先行先试,通过“一口受理、四个一、系统集成”三步改革阶段,项目投资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147项审批事项合并压缩至26项,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平潭路子”。

“现在项目前期申报相较之前更方便了,比如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等业主信息资料都可以免提交。”平潭先行实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报批的经办人员林绍聪表示,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查”模式,节省了项目业主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林绍聪表示,改革之前报批项目前期手续需要准备的材料多,且多个审批事项互为前置,往往需要跑好几个部门分别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事项。

在主动服务上做“加法”,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建立标准化的审批流程,这样的做法在平潭并不少见。

2016年,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财税优惠政策兑现专门窗口,运用“四个一”审批运行机制,开辟财税优惠政策兑现“快车道”,平均办理时间缩短50%以上。

“以前存在奖补兑现时限长,各部门奖补资金分散不能统一调度等问题。现在将区级各类产业奖补的申请放在一个部门审批,5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结,真正实现了政策好、出钱快。”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资金兑付审核处负责人陈岚说。

同时,实验区针对总部经济、金融业和鼓励扶持产业的经营贡献奖进行电子化优化升级改造。企业申请经营贡献奖时,只需通过互联网将相关材料扫描后提交申请,就可全程网办、无纸化流转,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产业奖补窗口共受理办结10708件,全部按时审批结办,审批奖补资金44.83亿元人民币。

保护市场主体权益

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制度保障,是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

平潭与台湾一水相连。平潭自贸片区自挂牌运行以来,成立自贸法庭、自贸检察室、海峡两岸仲裁中心,率先探索两岸法制合作模式,聘请两岸专家作为咨询顾问、调解员,出台涉台裁判指引,制定涉台法律查明实施规则,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018年,依托平潭全国首创建立的涉台、涉自贸区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机制,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受理了第一起涉台经贸争议案件,该案为商铺租赁合同争议,标的额近百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一方当事人为台湾自然人,另一方当事人为大陆企业,双方共同约定仲裁中心解决争议,并约定适用台湾地区法律。经过有序地陈述、答辩、举证、质证,以及实地调查,庭审结束后,仲裁员在组庭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裁决书。裁决书引经据典、条分缕析,透彻阐明了案件的具体事实和适用法律,为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案情和适用台湾地区法律找到了结合点,堪称涉台商事仲裁的典范。

“这是两岸仲裁法律界紧密合作的新起点,也是两岸法律界共同探索保护两岸同胞合法权益的新尝试。”海峡两岸仲裁中心相关人员说。

此外,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上,平潭还创新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保护和管理机制,解决了知识产权领域“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执法力量分配不均”等问题。此外,加快建设平潭智慧岛,实现全岛“数据管理一中心、审批服务一平台、社会治理一张网”,基本建成公民、法人“一号、一表、一档”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及查询、发布机制,打造覆盖全岛自然人、法人的社会诚信体系。

数说

平潭全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五年多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64%。

平潭试点“一企一证”改革,将企业行业准入涉及的229种“证”集成到一张“照”上,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

推动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将项目投资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147项审批事项合并压缩至26项。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7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投资项目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交通工程、水利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

财税优惠政策兑现专门窗口采取“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核、一章审批、一周办结”的“四个一”审批运行机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50%以上。

2016年至今,产业奖补窗口共受理办结10708件,全部按时审批结办,审批奖补资金44.83亿元人民币。

亮点

平潭在全国率先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颁发了全国首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2018年,依托平潭全国首创建立涉台、涉自贸区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机制,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受理了第一起涉台经贸争议案件。

责任编辑:林斯峥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