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村:红色故土后劲足 农旅融合格局新

2022-04-28 09:40:25 来源:平潭网

平潭网4月28日讯 (融媒体记者 何燕/文 林君斌/摄)要致富,先修路。大福村的致富理念从路开始,但不止于路。积极开发村中古厝、主动加入民宿“朋友圈”让这座村庄不断焕新。不仅如此,作为实验区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大福村与将军山旅游风景区形成联动,推进农旅融合,弘扬先烈事迹和红色精神,让红色故土孕育新希望。

鸟瞰大福村

修路 激发乡村新活力

25日,在平潭福东岛旅游实业有限公司法人杨羿的带领下,记者踩着水泥路走了一圈“福如东海岛”。“福如东海岛”坐落于大福村的新开发区域,未来将是游客到大福村感受福文化的必来之地。鱼池、海钓、悬崖边上的帐篷铁架、奇岩怪石……无不在诉说着欣欣向荣的自然资源底蕴。

“刚来时,这里没有路,石头也很杂乱,但自然资源丰富,我们决定就在这里投资。”杨羿说,三年前自己探访多地后,选择在平潭注册了平潭福东岛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并就此参与大福村的开发建设中。

经过和村部共同的努力,大福村建起了新路,修起了鱼池,四处可见刻着“福”字的石头。而接下来,他们还要在海上最大的石头上刻下“福”字,后期要申请吉尼斯纪录。“海中有福,来这里吃福鱼,观福景,游客回去福气满满。”杨羿表示,这是他来平潭投资的初心,也是大福村开发旅游的一个新载体。

“通往‘福如东海岛’景区的路,以前是村民们自发修建的一条基础的土路。后来,我们村里出资继续修建,把路直接修到了风景区,这样游客下车就可感受大福村的福气。”大福村党支部书记林武平说。

民宿 赋能产业新格局

大福村有丰富的石厝民居资源,村中石厝民居保护较好且数量较多,最古老的有百多年历史,底蕴深厚。

大福村的海云居民宿

作为第一家在大福村经营民宿的“先行者”,张秋生坦言,正是看中大福村“10米可看海”的地理优势,才选择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海云居民宿,而民宿2019年10月开业时也不负众望,人气爆满。在后续的经营中,张秋生还请了村里好手艺的厨师,为团建单位或是当地市民提供新鲜的美味海鲜大餐,而后更是不断完善民宿游玩设施,如增加海边秋千等,丰富游客体验。

目前,村中已有10家民房古厝改造成的民宿投入使用。此外,村部还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建设了一栋乡村旅游驿站,现在驿站已完工,近期将投入使用,为村里的旅游业提供住宿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宿的发展过程中,台胞规划师李竣纮也与民宿经营者探讨交流,为大家提供了不少“金点子”。“村里的干部们都很支持我们在大福村的发展,帮我们搞好沙滩卫生,修好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张秋生说。

老区 提升村庄新魅力

大福村地处平潭岛西南端,沿环岛路南下可直达,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村域面积2500公顷,村内依山靠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

作为实验区屈指可数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大福村存有解放战争时期遗留的敌后游击队活动旧址,目前多数存在于大福东部地区,村域其他地方也有零星散布。如何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林武平表示,他们计划借助现有的红色资源,开发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基地可以与将军山旅游风景区形成联动,相互呼应,大大提升大福地区红色旅游文化的魅力和底蕴。”林武平说。

渔业捕捞生产是大福村集体的支柱产业,大福村中拥有各类船舶一百余艘,其中300匹以上的渔船二十五艘。种植农业、水产养殖业以及天然海带采收为村中辅助产业,这三方面构建了村子目前的主要经济体系。在传统农业方面,村子有耕地450亩,主要以种植花生、番薯等经济作物为主,水产养殖业主要以鲍鱼养殖为主。

而在大福村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在筹备中。“我们未来计划给村民上上美食课,并把他们培养成乡村导览员,让游客来村后,村民们既可以做美食卖家,又可以当导游。”李竣纮说。

如今,老区人民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村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林巧薇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