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默俏民宿入选黑松露度假指南年度榜单

2025-05-16 09:48:29 来源:平潭网 作者:王焰

近日,在国内度假行业很有影响力的第9届黑松露度假指南年度榜单正式揭晓,平潭磹水村的默俏民宿榜上有名。该榜单素有“民宿界奥斯卡”之称,由国内知名民宿品牌运营商“借宿”发起,由资深行业专家、行业践行者、生活旅行媒体人、建筑师、美食家、艺术家,以及OTA平台大数据,通过“资源禀赋、区位交通、设施配套、设计美学、生活方式、人文资源、美食体验”七个维度的评审,从全国千余家提名单位中甄选出行业典范。

蓝白交融的视觉冲击、柔性曲线的空间哲学、海岛记忆的在地表达……默俏选择用“极简而极致”的设计语言,为游客提供一处可松弛身心的栖居地。它不仅是一处旅客歇脚的居所,更是一段关于平潭海洋、时间与人文的对话,它将海岛的记忆与未来的想象并置,向大众传递松弛、疗愈与归属之感。

image.png

孩子在楼梯上玩耍

image.png

欧丽雅在露台欣赏平潭海景

image.png

室外露台

提取在地元素 营造度假松弛感

蓝与白,是它的基调。蓝是海洋的深邃与宁静,白是云朵的漂浮与纯净。在默俏,蓝色是主角之一,同层次的蓝色从老石厝的门框里透出,像一道道通向大海的入口;白则在建筑新增部分铺展开来,墙体、楼梯、露台的曲面被包裹其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奶白色的光泽,与蓝色的门共同构成一幅海岛式的静物画。

“我们不是为了做‘网红色’,而是希望复原从村子的肌理里找出来的颜色。”默俏民宿主理人李述衡说,磹水村本就保留着许多蓝漆木门、石头为墙的老房子,在尊重原始老石厝结构和提取在地元素的前提下,保留原有石墙肌理,表现新与旧的并置之美,将“地方”表达得更为极致。“新增部分统一为白色立面,形成新与旧、轻与重、空与实的鲜明视觉对比。新旧之间,是对历史的敬意,也是对当代美感的精炼。”

默俏对“曲线”有种执念。李述衡说,他们希望做一间能真正让人放松的民宿,让所有来平潭度假的人,都能感受到度假的松弛感。在默俏的户内外空间中,几乎看不到锋利的转角,墙体转角被磨成圆弧,物件与墙交界处用弧线过渡,室外楼梯像一缕白色丝带,轻柔地盘旋而上,就连沙发、洗手台、边柜这些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家具,都尽可能将它们“揉圆”,用圆润的弧线勾勒出流动感。“尖锐的角会让人产生紧张感,圆弧才是使人放松的最佳选择。虽然建造成本增加了,但效果非常好,这么做很值得。”李述衡笑着说。

在默俏的19间客房中,每间都有一张特别的桌子——由鱼台板改造而成的餐桌。这些原本在海上作业的木板,是平潭渔民捕鱼时,在海上搭的木筏鱼台的一部分,如今经过打磨处理,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鱼台板只有海岛才有,它积淀着平潭人对海的依赖与记忆。”默俏店长阿洋说,这种再利用的物料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同时也折射出默俏在设计上的核心逻辑:让每一处细节都与海岛发生真实的连接。

默俏的每一个房间外都设有一道通向露台的旋转梯,用白色水洗石铺设,细腻、温润,脚感有点像踩在被阳光晒热的贝壳上。“3000平方米的民宿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室外的曲形楼梯。抚摸着圆润的石头扶手向前走,前一秒你还在幽深的弯道里,下一秒,整个天就突然亮了起来,眼前全是宽阔的海面。”默俏的另一位主理人何秀梅笑着说。

image.png

吴云华(左)和牟必琴(右)在整理房间

提供配套服务 体验平潭人文风情

如果说默俏的蓝白建筑是第一眼的美学冲击,那么真正让人愿意久留甚至反复归来的理由,则藏在它所营造的一系列连接在地烟火气的配套生活设施中。从一杯掺了海风香气的咖啡,到一顿改良自“平潭流水席”的丰盛晚餐,再到一次露台日落、海边追“泪”,默俏一直试图用丰富且温柔的方式,让旅人慢下来、坐下来,甚至留下来。

“默俏”源自平潭话“木木俏”,意为“偷偷乐”,是一种藏在日常细枝末节中的快乐,也与西班牙语中“Mucho”(更多的)产生巧妙呼应。“我们希望这个空间成为发生更多‘可能性’、产生更多‘连接’的起点。”民宿管家小野说。

这个夏天,为了追寻蓝眼泪,来自白俄罗斯的欧丽雅一家特意绕道平潭。孩子在门口看到那条洁白的弧形楼梯,像发现了秘密通道一样兴奋地奔上去,她和丈夫拎着行李,有点手忙脚乱。小野笑着迎上来,递上村里新鲜采摘的时令野花和水果,说:“先坐会儿,不着急。”

在海景露台上,欧丽雅和丈夫并排坐下,孩子在躺椅上打滚,笑声和海浪声混杂。“平潭的海景真的很漂亮,让人感觉非常放松。”欧丽雅称赞道。小野听说她们一家是专程来追“泪”的,随即送上一份手绘蓝眼泪地图,并标出当天的最佳观测点和避开人潮的小路。当晚,欧丽雅一家就幸运地看到了心仪已久的蓝眼泪。第二天早上,她们还跟着小野一起体验平潭的风土人情。

“他们没有把我们当成普通客人,而是像家人一样考虑我们的喜好。”欧丽雅写下了一篇长达五百字的留言,“在Ciao萃取博物馆享用早餐,红薯面包非常有特色,手冲咖啡也很美味,孩子吃得非常开心。”在俏Ciao海味平潭宴,主厨闽菜大师施坤华的作品更是让欧丽雅赞不绝口。那是她第一次听说“平潭流水席”,如今被默俏团队改良成小型定制版,每道菜都保留了热气与烟火气。

“我们鼓励顾客拼桌,主要还是想把过去人们一起吃饭的那种热络感、烟火气复原出来。”小野说,这家餐厅主打将平潭过节、婚宴上的“大排场”缩进游客可品的慢宴之中,菜肴讲究本地食材与旧时技艺,也讲究一种“聚”的感觉。“谢谢默俏,不仅让我们看见了蓝眼泪更让我们体验了一次活色生香的平潭之旅。”欧丽雅激动地评价道。

image.png

室内能看到广阔的大海

善意埋进日常 温柔融入海岛乡村

默俏从未把自己仅仅定位为一个游客栖居的地方,真正让它扎根于磹水村,并被这个岛屿接纳的,是它持续不断地倾听、回应当地声音,并温柔地反哺。

默俏团队里,有45%的成员来自平潭。他们或在前台迎客,或在厨房配膳,或在客房里默默打理每一个细节。清洁阿姨吴云华和牟必琴来自平潭,都曾做过酒店清洁的工作,在说起默俏时,语气明显柔和了下来。

“团队里的人很和气,做事不赶、不吼,也不会一件接一件地催。”牟必琴说,“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会坐在一起聊聊天,氛围特别好。”吴云华接着补充道:“我以前在县城的酒店做事,卫生不干净还特别累。现在我觉得,我是在一个像家一般温馨的地方工作。”

与此同时,默俏也在用另一种“设计”,悄悄地把善意埋进日常。比如那块民宿楼下的大石头,原本只是随处可见的礁石,刷洗干净后用白漆画上一个大大的爱心,作为临时的歇脚石凳。它不显眼,却常常能看见村里老人坐在那儿等公交、聊天、晒太阳,构成了默俏日常生活中最温暖柔和的一幕。

“这个爱心石凳,本意就是想给大家提供个歇歇脚的地方。”默俏的另一位管家陈丽云说,她常提着一袋米或一箱鸡蛋,为磹水村里困难的老人送去粮食,再陪他们说说家常。“村里老人没什么大愿望,只要有人陪他们聊聊天就很开心了。”

去年中秋节,默俏策划了一场方言活动。他们在民宿的大门上,绑上了一束束从磹水村路边采摘来的野花,每一小束花的根部都绑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平潭话与普通话的对应词汇。“卡溜某”(去玩不)、“嗨吖览”(海很蓝)、“吖欢立”(好开心)……这是最地道的语言密码,每一位进门的客人都要抽一束花,学念一句。不经意间,语言成了陌生人与海岛之间的破冰媒介,也成了默俏传播在地文化的一把钥匙。

今年,李述衡与何秀梅计划走进村子里的老人家中,收集一些平潭传统的老物件,比如木桨、鱼叉、旧瓷碗、布灯、藤椅等,这些物件将在咖啡厅展出,成为“岛民记忆墙”的起点。

“我们希望来这里的人,不仅仅是‘到此一游’,而是能有一种真正和这座岛屿有过连接的感觉。”

责任编辑:詹翔宇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