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荧蓝碎钻缀满海浪——沉浸式打卡平潭蓝眼泪主题摄影展
2025-08-29 10:07:28 来源:平潭网 作者:高雪/文 江信恒/摄展览现场,观众欣赏蓝眼泪摄影作品。
快门声落,浪尖浮起的荧蓝如碎钻永驻;镜头之下,平潭的荧光海被赋予永恒的诗意……日前,“星辰大海 浪漫平潭”蓝眼泪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在平潭举行。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征集蓝眼泪主题摄影作品,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与专业人士踊跃参与。经多轮评审,最终从500余件投稿中精选50件获奖及优秀作品予以展出,为观众呈现一场融合自然奇观与艺术创作的光影盛宴。
展览不仅是对蓝眼泪这一自然奇观的视觉礼赞,更是平潭向世界传递其独特海洋文化的一张名片。它以镜头为桥,以光影为言,向世界娓娓诉说这座海岛独有的浪漫色彩。现在,不妨让我们沉浸于这一片湛蓝之梦,共赴这场“蓝海之约”,在光、海与镜头的交响中,感受岚岛深处涌动不息的蓝色浪漫。
体验自然浪漫的艺术之美
步入展览,一片深邃的幽蓝扑面而来。在摄影师的镜头之下,荧光海被赋予生命:时而如起舞的少女,时而如低吟的诗人,又似一曲绵长的咏叹……它们以不同形态,诉说着大自然本真的浪漫。
“这幅作品太美了,好想到现场追一次蓝眼泪……”摄影师官俊作品《幽蓝星河》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围观。2023年,东美村,凌晨两点,官俊独自站在仙人井侧的礁石上,相机静静架设。他等待银河现身,等待海天交汇时炸裂的星芒,因缘际会,他拍摄到了得意之作《幽蓝星河》。
官俊《星辰大海》
为何会灵感涌现,将银河和蓝眼泪同框?他说:“这样的照片艺术性更强,更有视觉冲击力。”他说,通过收小光圈与长曝光,让蓝眼泪在画面中如雾如河,层叠蜿蜒。滑动手机,他向大家展示更多蓝眼泪大片,目光闪着亮光。“未来,我仍想捕捉到银河与蓝眼泪共舞的一刻。”
转过展墙,与林熙风作品《荧光成诗》打了照面。荧光大海铺展如卷,礁石轮廓隐现其间,幽蓝顺着石缝明灭流淌,远浪碎成发光的鳞片,一路蔓延至山脉尽头。林熙风回忆说,尽管拍摄时受到远处强光干扰,却意外成就了光影的和谐——灯光如霞,蓝泪如诗。不远处,作品《狮子捉象》以中国书画美学诠释自然造化。为了定格这个画面,年轻的摄影师林展鹏在玉堂村将机位架于水石缝隙,捕捉蓝眼泪环绕礁石形成的“螺旋旋风”。画面中,前景如闭目卧狮,远山似静立大象。那两石相对,仿佛自然自身的对话,让不少观者触动。
摄影师欧煜原与自己拍摄的《蓝色精灵的栖息地》合影。
展览中也不乏新锐力量。专程从福州赶来的全职摄影师欧煜原,以作品《蓝色精灵的栖息地》获奖。画面中,凸起的礁石在被海浪冲刷时,“挽留”住星点蓝光,宛如一张传递快乐的合照。“这次获奖是鼓励,更是起点。我会继续用镜头发现自然更深层的美。”
无数追“泪”者的梦与诗
踱步于展厅,观赏者们或低声交谈,或举起手机,将自己心仪的画面一一收藏。“每一幅都与众不同,有的纯粹以日出、繁星为伴,有的则巧妙融入了人物或道具,令人眼前一亮。”观众王圣靓感叹道。除了自然之美的震撼,不少作品更以“人”点睛,为这片荧蓝注入了故事与想象。
展厅一角,许多人被摄影师伊海作品《蓝色的遐想》深深吸引。画面中,一位青年持发光透明伞立于荧光海岸,如同执星伫海。观众不禁纷纷发问:“这是何处?为何撑伞?作品名字又喻指什么?”
伊海《蓝色的遐想》
“这张作品是2022年4月在青峰村附近拍摄的。”摄影师伊海回忆说,“当时我们原本是去等待星空的,可星星始终没有出现,遇到了蓝眼泪。”正当有些失落之时,他瞥见同行者手持一把发光的透明伞,灵感一触即发。“那一瞬,我请他站到镜头前。”
快门轻响,画面永驻。伞上洒落的光点,宛若星辰坠海,脚下的鹅卵石与石缝间蜿蜒流淌的蓝眼泪彼此呼应。青年仰首凝望远方,仿佛正只身漫游于一片深蓝的梦境之中。
陈圣哲《胡迪来了》
“是胡迪!”一阵孩童的欢叫声传来。闻声而去,在摄影师陈圣哲的作品《胡迪来了》前,已聚集了不少参观者。画面中,玩偶胡迪倚靠车胎,四周蓝眼泪如雾缭绕,模糊了现实与童话的边界。“孩子把玩具放进轮胎,那个瞬间非常奇妙,是蓝眼泪与童真的相遇。”在陈圣哲看来,纯粹的自然记录稍显单薄,而人与场景的互动才让影像生出温度。“我还拍过奥特曼站在礁石上与蓝眼泪对话——像是用镜头为孩子写童话,这是他们的学习,也是我的成长。”
展厅最左侧,是一幅名为《荧光海的呢喃》的自拍作品。那荧光蓝色的海浪剧烈翻涌,一名身着红衣的青年背对镜头,毅然立于海中,与自然之力默然相对。摄影师陈景好是福建日报摄影记者,人如其名——“景好”即“好景”,仿佛生来就为捕捉光影。
陈景好《荧光海的呢喃》
2024年3月的一天夜里,在平潭当元村海域,陈景好独自架起相机,设置为夜景模式。他背对镜头,启动连拍。十五次快门声中,他尝试与海浪的节奏契合,最终定格下这幅人海相拥的深邃瞬间。
“自2021年起,我每年都来追泪。”陈景好坦言,“那一晚的荧光海特别美,我必须把自己‘放进’这片蓝色梦境里。”
记者手记
蓝眼泪,从浪尖到心尖的旅程
随着蓝眼泪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的落幕,那一抹幽蓝并未从记忆中退潮。它从镜头漫延至心灵,从海浪跃入文化深处,成为平潭递给世界的一张蓝色请柬。
展览现场市民们欣赏蓝眼泪摄影作品。
在与多位摄影师的对话中,可以触摸到快门背后的温度。于他们而言,摄影不仅是技术的施展,更是情感的洄游。有人透过镜头安放乡愁,有人借光影与自我和解,有人因未竟的等待而怅然,却仍在每一次潮汐中重燃希望。视角迥异,故事殊途,却共享着同一种虔诚:为瞬间的绚烂,愿付长夜的守候。这份纯粹,恰是艺术最本真的状态。
正如平潭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林典莹所言,此次大赛不仅是一次艺术的集结,更是一场文化的对话。无数游客因一幅影像而动身,奔赴岚岛,追寻荧海。“这场追逐,早已超越对自然奇观的猎趣,演变为人与海洋的深层共鸣。蓝眼泪,也从一种生态现象,淬炼为平潭的文化符号。”
如今,这抹蓝已渗入日常。蓝眼泪主题相关文创产品悄然延续着海洋的浪漫:冰箱贴上凝固的浪花、小夜灯中晕染的微光、明信片上流淌的星河……它们让转瞬即逝的美,得以被携带、珍藏、赠予,成为生活中可触可感的诗意。
打造真正的文化IP,从不囿于一时一地的狂欢,而是在时间中沉淀,在传播中生长,如潮水般一次次叩响心门,唤醒我们对美最原始的冲动。
欢迎更多人追“泪”人来到平潭,开启这场从浪尖到心尖的旅程。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