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织密公路安全网 护航群众出行路

2025-08-29 09:26:16 来源:平潭网 作者:陈梦菲 丁云 俞婷婷/文 林君斌/摄

初秋的平潭,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拂过崭新的交通标线。在新改扩建道路上,新增设的交通设施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在海坛东路,整齐停放的共享电动车与规范经营的摊位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画面。今年以来,平潭综合实验区全面推进六类道路隐患治理工作,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关切。

平交路口“手术刀” 精准治理消除盲区隐患

作为连接平潭海峡大桥与中心城区的交通动脉,S502中山大道渔平互通竹屿湖路段的平交路口日均车流量达3100辆,主道车辆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疾驰而过,辅道车辆却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缓慢汇入,两者的速度差叠加视线盲区,导致该路段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改造好的S502中山大道渔平互通竹屿湖路段导流线

“我们通过精准施工,对路口进行改造。”实验区公安局交警支队一级警长郑世文站在改造后的路口,指着地面醒目的导流线介绍,他们测算了车流轨迹,通过在路口施划标线,增设120根警示道口柱和2面警示标志牌,将主辅道车辆汇流区延长至50米。改造后,辅道车辆提前80米就能清晰观察到主道来车,视线盲区减少80%,2025年5月整改后未发生交通事故。

“汇流区设计特别贴心,我们骑电动车也能提前观察路况。”市民林文坚指着地面新增的减速标线说。

市民薛来健说:“以前从辅道出来,看不见主道后方的车,主道车速又很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现在整改后,路口事故率下降了很多。”

新改扩建道路“绣花功” 细节入手护航出行安全

在瑶竹北路兴业路至民主路施工现场,整改后的导改路与正式道路同样规范有序。此前,由于该路段部分里程与X162县道重合,涉及旧路改扩建,曾因道路临时导改给群众出行带来困扰。

“瑶竹北路尚未完工,道路设施不完善,此前现场交通临时导改道路存在人车混行、导行指向缺失、夜间照明不足等安全隐患。”新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俊回忆道。

发现问题后,实验区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君山片区管理局、项目参建单位开展现场摸排,制定导改方案:在600米导改路上增设夜间照明灯、导流临时标线、导向牌、减速标识等,并完善周边出入口防护设施及安全警示标志,保障群众安全通行。

“现在导改路和正式道路一样规范。”大坪村党总支书记曾华俊说,不少游客都反映说平潭交通很安全,设施也很完善。同时,整改后的道路也给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出行更加安全了。

马路市场“变形记” 还路于民提升城市温度

家住海坛东路的居民刘女士最近发现,家门口的马路市场焕然一新。由多部门联合开展的马路市场专项整治,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海坛东路小商品市场路段,此前长期存在流动摊贩随意占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无序停放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针对这一现象,实验区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实验区执法应急局、市政等有关部门,制定疏堵结合整治方案,成立联合整治小组,采取“流动巡查+定点值守”管理模式,坚持边宣传、边纠正、边劝离,对占道摊贩耐心讲解交通安全隐患,引导其进入规范区域经营。

“我们对违停车辆实行10分钟柔性执法。”实验区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陈茂宁介绍,他们通过电话、短信双通道提醒车主,超时未驶离者将面临100元罚款及拖车的处罚。

“以前很多人看见空位就随便把车停进去,造成交通堵塞。”马路市场某商家潘家敏对整治效果竖起大拇指,“现在道路畅通了,顾客进店也更方便。”

从问题路到安心路,从攻坚治理到长效治理,截至目前,平潭在辖区平交路口累计施划标线0.87万m²,增设道口柱335根,事故率下降80%。

“我们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个隐患点都当成考场,切实做好隐患排查、设施完善、长效监管三项重点工作,用‘绣花功夫’绣出百姓的平安出行图。”实验区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陈建平说。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