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浪”到专业舞台!平潭WAVE Ⅱ乐队用歌声传递海岛魂

2025-09-19 09:47:22 来源:平潭网 作者:林彬彬 图片均为资料图

“潮水,漫过海湾的沙粒,荧光在礁石写下密语,懵懂少年赤脚追赶着浪迹,贝壳里藏着一整个夏季……”近日,在“音浪玩家·青春造乐场”乐队专场音乐会上,平潭本土流行摇滚乐队WAVE Ⅱ奏响了专为故乡创作的《蓝潮絮语》,一开口,炙热的情感便扑面而来。

WAVE Ⅱ乐队在龙王头海洋公园表演。

这首歌,源自平潭的自然奇观——蓝眼泪。对WAVE Ⅱ的几位年轻人来说,它不只是一段旋律、几行歌词,更是一次用音乐向世界发出平潭声音的真诚尝试。

把海岛的样子写进歌里

当歌声在平潭国际演艺中心响起,舞台后方的大屏上,幽蓝色的光影如海浪般涌动,仿佛整个海洋的浪漫与神秘都被“搬”进了现场——这场演出,是WAVE Ⅱ用舞台为家乡绘制的一幅声光画卷。

这首歌叫《蓝潮絮语》,它的诞生源于一场名为“岚岛乐浪·潮汐计划”的乐队大赛。今年6月,当比赛命题要求围绕平潭特色元素创作时,WAVE Ⅱ的成员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蓝眼泪。

“对我们来说,蓝眼泪不只是自然奇观。”乐队吉他手郑承辉说,“它更像是一种象征,既代表着父辈们那种敢闯敢拼的平潭精神,又代表着我们这群年轻人对于音乐这条路的未来的一种憧憬。希望WAVE Ⅱ可以像踏浪而来的蓝眼泪一样,闪烁属于自己的浪漫星光。”

为了在家乡的专业舞台上完美呈现这部作品,乐队特意编排了一段引子,并反复排练、打磨。“每一个音符、每一处和声都经过精心设计。”乐队主唱李泽凯补充道,“我们想把最完美的演出献给家乡。”

除了《蓝潮絮语》,WAVE Ⅱ还创作了《彼岸花》等多首风格各异的歌曲,展现出乐队驾驭不同情感主题的创作实力。他们的创作过程自成一体:通常由一位成员完成歌词初稿,然后全员共同打磨,在不断尝试中寻找最契合的旋律与节奏。

“平潭给了我们无尽的灵感。”郑承辉说,“海浪声能使我们平静,海风的味道能唤起我们的童年记忆,这些感受最终都化为了我们旋律中的情感和力量。”

在WAVE Ⅱ的音乐中,海岛不再只是地理概念,而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他们用摇滚乐的形式,将海岛的景象、声音甚至气息都融入了音乐之中,让每一个听众都能通过他们的音乐,感受到平潭这座海岛的独特魅力。

正如他们所说:“我们不是在为海岛写歌,我们就是在把海岛的样子写进歌里。”

从校园乐队到“第二波海浪”

尽管这支乐队在2023年才正式成立,但它的音乐之根,早已深植于多年前那片吹着海风的校园。

郑承辉是这段旅程的见证者。高中时,他就在平潭城关中学的文艺汇演上和几位同学组建过一支名叫“WAVE”的乐队。“那应该算是我们真正第一次玩音乐吧,很青涩,特别纯粹。”他回忆道,读大学时他选择了音乐专业,毕业后,他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而是毅然回到平潭——这座生他养他的海岛。恰逢当时平潭文化馆正在推动街头音乐人活动,郑承辉抓住了这个机会,联络起昔日的伙伴,也结识了新的知音。WAVE Ⅱ,就这样诞生。

“这是‘第二波海浪’——既然回来了,我就想和这群伙伴一起,让音乐像海浪那样,再一次更猛地冲上来。”郑承辉说,在他心中,WAVE Ⅱ不只是学生时代梦想的延续,更是一次走向成熟的艺术蜕变。

这支乐队从名字到作品,无不浸透着平潭特有的海洋气息。郑承辉说:“海浪是我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意象。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和音乐中。”

2025年6月4日,WAVE Ⅱ乐队参加“岚岛乐浪·潮汐计划”岚台青年乐队大赛。

乐队每位成员的音乐之路也各不相同。比如电吉他手翁宏和贝斯手翁建,他们的音乐启蒙来自国产动画片《我为歌狂》。少年时期屏幕中跳动的音符和热血的乐队故事,悄悄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摇滚的种子。直至加入WAVE Ⅱ,他们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归宿”。正是这些多元的背景,让WAVE Ⅱ的音乐风格愈发丰富和立体。

在平潭做音乐,既有得天独厚的滋养,也伴随着现实的挑战。幸运的是,他们从未离开家乡。“小时候的天真、青春期的叛逆、工作后的沉淀,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与这座城市交织在一起。”队员们这样感慨,平潭的海洋文化、敢拼敢闯的风土人情,以及日夜回荡的潮声,都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或许正如队名所寓意的那样:WAVE Ⅱ不是重新开始,而是一次更加澎湃的回归。他们正用年轻的声音,把海岛的故事唱进更广阔的世界。

脚踏实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谈起难忘的经历,队员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在泉州的一次街头艺人展演。

“那是我们第一次真正‘走出去’,站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唱属于自己的歌。”他们回忆道,“人群从我们身边走过,有人驻足,有人拍照,有人跟着节奏轻轻摇摆——那一刻,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是充满了灵魂的,它极具感染力。”

更让他们触动的,是在平潭龙王头海洋公园的表演。傍晚时分,他们在开阔的广场弹唱,观众沿着阶梯层层而坐。天色渐暗,人越聚越多,将他们团团围在中间。没有华丽的灯光,没有专业的音响,只有海浪在不远处轻轻附和,音乐以最原始的方式抵达人心。

在“音浪玩家·青春造乐场”乐队专场音乐会上,WAVE Ⅱ乐队演唱《蓝潮絮语》。

“有一次,一名小朋友看完演出后,竟然在暑期作业里提到了我们,还亲手画了一幅海报送给我们,真的让人很感动。”说起这事,队员们的语气里有掩藏不住的欣喜,“那种被记住、被认可的感觉,让我们觉得一切坚持都是值得的。”

近年来,WAVE Ⅱ明显感觉到平潭的音乐氛围正在发生变化。“不只是我们在努力,本地的音乐爱好者也越来越团结。现在不管是大型音乐节,还是小型的街头演出,机会比以前多。”郑承辉说,他们希望未来能出现在更多公益性的演出平台上,吸引更多本土音乐人回家,同时,让更多年轻的声音被听见。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随着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在这座海岛上落地生根,WAVE Ⅱ也从中受益,逐渐从校园乐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尽管巡演尚未提上日程,但举办一场真正属于WAVE Ⅱ的专场演出,是所有成员共同的梦想,他们希望用高质量的原创音乐,唱出平潭的浪、风与故事,让更多人在他们的音乐中,听见海岛的回声。

关于未来,他们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全力投入新歌创作,计划积累一批原创作品后录制首张专辑。“这不只是一个总结,更是我们迈向更大舞台的关键一步,如果有前辈指点,这个进程也许会更快。”

海浪依旧一遍遍冲刷着平潭的岸,就像WAVE Ⅱ从未停下的音乐脚步。从学生时代的懵懂尝试,到如今站上更专业的舞台,他们正用旋律记录青春,用摇滚书写家乡。这支乐队的故事,也是新一代平潭年轻人的缩影——他们扎根于这片土地,正用创造性的语言,把家乡唱给世界听。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