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化解 平潭法院促邻里和谐
2025-09-23 09:07:04 来源:平潭网 作者:林璟 通讯员 王梦露近日,在平潭北港村的一处渔家小院里,村民老陈摇着蒲扇品茶,村民老郑剥着花生,两个人坐在一起闲话家常。夕阳下的和睦场景,很难让人想到这对谈笑风生的老熟人,曾因一场船舶中介纠纷大打出手、对簿公堂,这起纠纷整整历时四年。
时间回到2021年6月,老陈托邻村老郑寻找船舶买家,承诺“好处费少不了”。老郑促成交易后上门索要中介费,却遭老陈否认,争执瞬间升级为互殴,双方均受伤。船舶买家垫付1000元中介费后,双方就医疗费、误工费赔偿产生新矛盾,老郑诉至法院索赔6.5万元,老陈反诉要1.2万元,案件历经一审、上诉又发回重审,矛盾如礁石般顽固。
案件流转至平潭法院副院长陈兴手中。查阅案卷后,他直奔渔村了解情况。走访过程中,陈兴从当事人亲属一句“这口气咽不下”的话语中敏锐察觉到:纠纷表面是赔偿金额之争,实则是乡土熟人社会看中的“面子”心结。陈兴当即确定思路——借助基层治理网络,融合法理情化解矛盾。
陈兴首先将责任相对更重且先动手的老陈作为突破口,邀请北港村党支部书记共同上门调解,以“法院+基层”组合拳展开调解:陈兴剖析类案明确责任边界,村书记则立足乡情强调诚信为本。情法交融下,老陈态度逐渐松动,但双方在赔偿金额方面仍僵持不下。
此时陈兴意识到,仅靠法律释明与村干部的劝说,尚不足以彻底化解“面子”与“里子”的双重困局。因此,他邀请村中老党员与有声望人士共同加入调解,两位长者以乡土情理劝说,促使老郑、老陈先后作出让步。
趁热打铁,陈兴结合法律、人情、乡情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为避免“纸面和解”,他启动“法庭+执行”联动机制,邀请执行干警参与制定协议,当场阐明拒执后果。最终,在村干部见证下,老陈当场转账4万元赔偿款,双方握手言和,四年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