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第二实验小学:人工智能课成校园新风景

2025-09-30 10:00:12 来源:平潭网 作者:冯荣 文/摄

让机器人听从指令灵活运动,与AI课程机器人助教开展生动问答,亲手搭建精巧的机械结构……在平潭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平潭二实小”)的人工智能课堂上,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悄然融入日常教学。作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人工智能教育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那么,这门课程究竟教什么?又将为学生开启怎样的成长可能?

打造AI启蒙空间 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9月23日下午,随着课后服务铃声响起,平潭二实小一、二年级的学生们满怀期待地走进全新建成的人工智能教室。课后服务AI课程助教“宾果”正等待着大家的到来。

AI课程助教“宾果”

课堂上,“宾果”不仅是吸引眼球的教具,更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重要助教。授课教师将“宾果”的课程数据接入大屏幕,通过程序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输入的程序会在机器人系统的哪个部分进行计算?”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宾果”完成随机点名,学生们踊跃举手,课堂气氛活跃。“好有趣,我以后也想做出不同的机器人!”二年(1)班学生游逸晨兴奋地说。

人工智能课上,老师辅导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输入编程指令。

在动手实践环节中,学生们两人一组,通过平板电脑连接机器人传感器,输入“前进”“转向”等基础指令。当机器人按照指令准确执行动作时,一年(4)班学生郑清毅激动地说:“我能控制机器人了!它还会发出声音,太神奇了!”

作为人工智能试点校和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平潭二实小本学期正式启用专用人工智能教室,并配备AI课程机器人助教、教育陪伴机器人等设备,打造出集教学、体验、实践于一体的“AI启蒙空间”。

据平潭二实小副校长林云华表示,两年前学校已启动课后服务人工智能课程探索。目前,学校已构建起渐进式AI学习体系:低年级侧重顺序思维、问题分解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中高年级则进阶至工程思维、计算思维训练……部分优秀学生还有机会参与机器人竞赛,实现从启蒙到拓展的完整成长路径。

“人工智能教室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林云华表示,全新教学环境的打造,标志着学校人工智能教育从“试点探索”迈向“系统推进”的新阶段,让AI启蒙从认知开始,在实践中深化,为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纳入校本课程 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部署,去年以来,平潭二实小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面纳入三至四年级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丰富课程内容与加强师资建设,系统培养学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科技素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不仅注重知识普及,还积极搭建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三年(3)班学生曾奕丞此前与同学林启阳组队参加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福州市选拔赛,在MatataWorld机器人挑战赛项中荣获二等奖。

“学习人工智能课激发了我的探究热情。为完成比赛任务,我为机器人设计了投射装置与机械臂,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也得到显著提升。”曾奕丞说。

课程建设的深化也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信息科技教师周伟婷坦言,通识课程强调AI与真实生活场景的融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她坚持每日研读教材、熟悉设备,并通过与教学助手“宾果”的互动汲取教学灵感。“教师要成为AI的主动探索者,才能引领学生在创意中学习、在发现中成长。”周伟婷说。

据了解,在师资建设方面,平潭二实小构建了“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双轨机制,打造跨学科、懂技术、善教学的人工智能教师团队。副校长林云华介绍,学校一方面以信息科技教师为核心,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校外优质师资,并鼓励对AI有兴趣的学科教师参与课程共建,形成“跨界协作、学科融合”的教学新生态。

“学校已建立起从课后服务到校本通识课的多层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林云华表示,将继续加强科学教育场域建设,拓展人工智能专用教室与师资资源,逐步将通识课程覆盖至六年级全体学生,构建贯通整个小学阶段的AI教育链条,为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林丹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