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血脉相连越走越近 携手共建共同家园

2025-10-02 09:52:23 来源:平潭网 作者:陈梦菲 俞婷婷 江信恒

作为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多年来,平潭锚定“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坚定对台融合发展的初心使命,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举措、贴心的服务,全力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和两岸共同家园,书写了两岸同胞共享机遇、融合发展、同心逐梦的“平潭样本”。

农业融合

共绘富民新画卷

金秋时节,在金井片区大厝基村的农田里,台胞廖正渊与村民魏良生正俯身检查作物果实长势。廖正渊是资深农学专家,2019年来到平潭后,他便将台湾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入大厝基村,以满腔热忱开启了一段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精彩篇章。

魏良生是最早跟随廖正渊种植的村民之一。在廖正渊的悉心指导下,今年他种植的台湾水果秋葵产量显著提高,千禧番茄畅销市场,木瓜百香果更是订单不断。“平常我和廖老师经常一起研究探讨,从种植技术到果实质量,配合十分默契,他真是我们发展的良师益友。”魏良生说。

不仅如此,廖正渊还借鉴台湾精致农业经验,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搭建网上销售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让产品从平潭走向全国。如今,村里已建成秋葵加工厂,未来还计划建设更多不同的加工厂。

“我们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得到了多方支持。”廖正渊说,他希望未来能把更多台湾水果引入平潭,并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来这里不仅能品尝到各种各样的台湾水果,还能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两岸农业融合的魅力。

像廖正渊一样,怀揣梦想来到平潭创业的台湾农业人才还有很多。为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平潭依托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渔)产业园,出台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台资农渔企业。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56家台资农渔企业,引进台湾新品种143个、农业新技术12项。2024年,平潭获批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岚台农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家庭融合

爱连两岸情深长

9月22日晚,在平潭的一处温馨小家里,台青蔡士勋与大陆配偶蔡琦瑾正忙着包裹喜糖,为即将到来的户外婚礼做准备。喜糖盒里,福建白茶与台湾凤梨酥巧妙搭配,交织出两岸独特的风味;平潭地标冰箱贴静静诉说着“以海为媒、以家为根”的动人故事。

这段跨越海峡的浪漫情缘,始于2016年。相恋九载,他们在大学相识,一同经历了诸多考验,始终坚守在彼此身边。2024年,蔡士勋来到平潭发展。良好的创业机遇和宜人的环境,让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平潭离我们两个的家都很近。而且这里风景优美,发展机会众多,非常适合我们在此就业、生活。”蔡士勋说。

他们不仅计划把家安在平潭,还决定在这里举办一场别具一格的户外婚礼,邀请两岸亲友共同参加。“我们都很喜欢海边,希望举办一场能看到海、环境轻松惬意的户外婚礼,平潭无疑是绝佳之选。我们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让家人们看看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告诉他们我们在这里一切都好。”蔡琦瑾说。

蔡士勋和蔡琦瑾的故事,是平潭众多两岸婚姻家庭中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两岸青年在这里相识。

为了支持台青台企在平潭创业发展,2024年5月,平潭台青创业育成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该中心打造了集“空间+平台+服务+智库+投资”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专门为台青台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

“平潭的政策对台商非常友好,我们计划在这里创业,开展一些旅游项目或者经营民宿。”对于未来,蔡士勋满怀期待。

文化融合

架起同胞连心桥

中秋月圆,海峡情浓。中秋佳节临近,平潭处处弥漫着两岸同胞共庆佳节的温馨氛围。从海边的烤肉聚会到农家小院的团圆家宴,从博饼活动的欢声笑语到文化交流的深度融合,平潭通过一场场充满“台味”的节庆活动,生动诠释着“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和当地朋友一起吃中秋团圆宴,感觉就像在家乡一样亲切。”来岚工作5年的台胞黄文龙感慨道。中秋前夕,他带着亲手烹制的大肠蚵仔面线,前往君山镇松南村的农家小院赴约。餐桌上,两岸特色美食拼成“岚台风味拼盘”,众人围坐在一起,共品美食、畅叙团圆。

“我们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中秋活动从最初的‘小圈子’相聚,到如今与村民、社工、志愿者一同共度,平潭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家’。”黄文龙说。

两岸关系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近年来,平潭紧扣两岸融合发展主题,举办共同家园论坛、两岸职工自行车赛、岚台夜话等超600场次有温度、接地气的交流活动。“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平潭对台胞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每年有超过4000名台胞来到平潭,其中不少台胞被平潭的发展机遇和人文环境所吸引,选择在此停留扎根,成为‘新平潭人’。他们积极融入平潭的各类生活和工作场景,深度参与社会事务,为平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验区党工委台湾工作部部长曾海方说。

如今,在平潭这片热土上,政策红利与创新活力激荡,文化根脉与民生福祉交织,越来越多的台胞在平潭从“来岚创业”转变为“在此安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系统梳理既有政策,研究出台更多针对性举措,在着力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探索拓宽台胞参与社会治理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台胞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朝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曾海方说。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