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岛校园科学课 点亮学子科技梦
2025-10-21 09:38:02 来源:平潭网 作者:冯荣连日来,平潭多所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将科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科学教育正“点亮”岚岛校园,让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观摩互鉴 共研科教新路
10月13日,实验区“科学筑梦 点亮未来”中小学科学教育观摩活动在平潭第二实验小学举行。
活动伊始,副校长林云华围绕学校科学教育的推进思路、实践路径与阶段成果,作了专题讲座。随后,参会教师分批参观了学校科学教育成果展、科技节活动及课后服务课程展示,大家频频称赞、反响热烈。
“这次参观真是惊喜连连。”平潭一中教师陈颖说,“学校善于利用身边材料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与制作,让科学教育变得触手可及。同时,无人机创客、机器人编程等课程紧跟时代,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爱上科学。”
参观过程中,全校学生也积极参与到科技节活动中。六年级学生吴润之手捧自制的航海模型,自信地参加校园模型比赛。赛场上,一艘艘航模船沿航线平稳航行,展现出学生们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熟练的操作能力。“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特别有趣,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吴润之兴奋地说。
在教学观摩环节,学校同步展示了语文等多门学科的科学类课程。教师们巧妙融入岚岛本土文化元素,形成了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范例。
综合实践教师曾华筝在《“石”在有趣》一课中,带领学生通过“听音辨音”、石头绘画等活动探索石头的多样用途,并引入平潭北港村的元素,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趣中创。为准备这节课,她专程前往长江澳收集石头,定制教具,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耿远程(左三)指导学生操控工业机器人。
信息科技教师周伟婷则开设《智绘闽韵:AI软件赋能福建贝雕海报设计》,结合平潭非遗贝雕,引导学生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海报创作。“课程不仅教授技术,更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文化,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周伟婷介绍,学生作品还可以在社区展示,助力本土文化传播。
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平潭第二实验小学通过构建“三趣·三真·三融合”科学教育模式,系统推进科学教育贯穿各学科,促进教师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校长高月钦表示,学校正积极探索小初衔接路径,希望在小学夯实科学基础,到中学实现创新能力跃升。“本次活动全面展示了我校科学教育的特色成果,希望学生能在活动中收获成长,也期待与兄弟学校携手共进,推动科学教育再上新台阶。”
据悉,本次活动由实验区社会事业局主办,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平潭青少年创新学院协办,平潭第二实验小学与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共同承办。

平潭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在上信息科技课。
实训体验播种科学梦想
10月17日,平潭赛尔双语学校25名五年级学生走进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潭校区,参加了一场以“探秘智能机器人,点亮科技新梦想”为主题的科普月活动。

平潭赛尔双语学校学生体验体感控制仿生机器手。
“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能干什么?”“未来科技是怎么样的?”……上午8点30分,在智能制造学院的移动机器人实训室,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任耿远程为小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机器人科普课。
体感控制机械手、智能小狗、移动机器人、多轴机械臂等接连亮相。学生们分组前往不同展示区,兴致勃勃地体验操控机器人的乐趣。有的模拟完成垃圾分类任务;有的通过体感控制仿生机械手完成精细动作……
“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点燃了我对科学的热情。”五年(2)班学生翁晨枫兴奋地说,“我不仅学会了操作机器人,还见识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类型,深深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走进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实训室。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实训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志愿者俯身讲解工具名称与功能,一步步演示机械臂的操作方法。“上下移动,顺时针旋转,就像遥控小车一样……”通俗的指导让孩子们很快上手。
掌握基本操作后,学生们跃跃欲试。五年(2)班的林伊晗与同学组队,使用示教器控制机械臂绘制五角星,仔细验证每条运动轨迹的精度。随后,他们又为机械臂安装夹爪,模拟“抓取—移动—放置”的物料搬运流程,在亲手实践中理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今天的活动太有意思了!”林伊晗说,“我听到许多科学家的故事,被他们的探索精神深深打动。那些会跟着人走的机器人、能画五角星的机械臂,就像懂我的朋友一样。这次体验让我觉得,离科学家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近年来,智能制造学院师生持续发挥专业优势,走进多所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并定期邀请中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通过这类科普活动,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科技乐趣,在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耿远程表示,学院计划未来引进一批新设备,将科普活动推广至更多岚岛学校,让科技之梦在更多孩子心中绽放。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