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淡巴菰携新书来平潭开展交流活动

2025-10-24 10:05:22 来源:平潭网 作者:郑也 文/摄

深秋岚岛,海风携卷书香。10月22日,一场围绕海洋文明探索的对话在实验区图书馆展开。作家淡巴菰携新书《他们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与平潭读者共同开启了一段探索历史可能性的独立思考之旅。image.png

部分读者与嘉宾合影。

“这本书的标题,像不像一道填空题?”活动现场,主持人、平潭作家欣桐向读者抛出趣味设问。她解释道:“‘先到’之后留白处正是‘美洲’,而‘他们’是谁、为何相信——这些悬念恰是打开这本书的钥匙。”

这一互动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研究出版社文史艺术编辑部副主任孔玉坦言,正是这层层递进的疑问吸引了她。“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给出确定结论,而在于引导读者思考主流叙事之外的可能性。”

9f31e09eb84525691b970024a3cf9c6.jpg

淡巴菰

淡巴菰,本名李冰,国家一级作家。曾为媒体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业作家。《他们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是淡巴菰历时两年,对十余位欧美考证者进行采访的纪实散文。书中细腻呈现了持“中国人早于哥伦布抵达美洲”观点的研究者们的心路历程与理论依据。

“他们”究竟是谁?书中记录了多位信念坚定的研究者。约翰·拉斯顿穷尽余生比对他在大峡谷发现的疑似汉字岩刻;夏洛特女士的父亲将在中国开封的成长记忆化为毕生信念的支撑;探险家史蒂夫则以友人成功无动力横渡大洋的实例,实证了古代航海的可行性……

image.png淡巴菰(左四)和嘉宾们围绕南岛语族文化展开交流。

“那些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美洲的人,是一批西方国家公民。他们大多数已年过七十,有些人甚至从未到过中国、不懂中文,却深信中国人是最早一批踏上美洲大地的探险者,并孜孜不倦地采用各种方式去研究、求证、论述、宣扬,乐此不疲。”淡巴菰表示,该书“不想简单推翻什么,而是要呈现更多的声音”,希望通过呈现这些研究者的心路,唤起读者对历史认知方式的反思。如果我们只接受教科书中的唯一答案,便错过了历史作为开放探索的本质。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当天,来自平潭实验小学的小读者谢旭宸问及关于如何验证历史观点时,淡巴菰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层的思辨。“历史真正的生命力,来自于持续的发问,而非固守封闭的结论。历史研究的价值正在于培养批判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她温和而坚定地说。

平潭作为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的关键区域,为这场关于海洋文明的对话提供了独特背景。淡巴菰说,平潭的壳丘头遗址等考古发现,为研究古代海洋文明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与书中探讨的跨文化考据形成呼应,这也为她的下一步创作提供新的方向。她将书写关于壳丘头、关于南岛语族的故事。

声音

27a6acd9b677f4611d814ed9986d927.jpg

美籍探险家史蒂夫·埃尔金斯:

中国古代航海者已具备跨太平洋航行的能力

美籍探险家史蒂夫·埃尔金斯(SteveElkins)是淡巴菰新书《他们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记录的研究者之一,他也参加了在平潭举行的新书分享会。他说,在美洲多地发现的岩刻遗迹中,存在早于哥伦布时期的疑似汉字字符。为进一步佐证古代跨洋航行的可能性,他援引了一项现代航海实例:其友人曾驾驶一艘无动力仿古帆船,成功自美洲横渡至大洋洲。史蒂夫说,这一实践从技术上印证了,具备成熟航海能力的古代文明,包括中国古代航海者存在完成跨太平洋航行的条件。

他在分享中特别寄语平潭的青少年读者:“数千年前的航海者,或许也曾站在像平潭这样的海岸边,怀揣对远洋的想象勇敢启程。未来更多的考古与历史发现,正等待你们这一代人去推动和见证。”

76c010eb6706bce135ec793e7f309b0.jpg

研究出版社文史艺术编辑部副主任孔玉:

让勇于探索的精神,随着书的传播深入人心

在新书分享会现场,研究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孔玉从出版人的角度分享了她的观察。她首先透露,《他们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一书因市场反响热烈,即将进行第三次印刷。她说,计划在后续版本中,吸纳史蒂夫、丹尼等人在分享会中提出的新见闻作为补充材料,使书籍内容持续更新、与时俱进。

现场,孔玉还向平潭本土的专家学者发出诚挚邀约。她说,希望将更多关于南岛语族源流与扩散的扎实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专业的出版转化成为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的公共读物。“出版的本质是传承与传播。”她总结道,“我们希望能让这份勇于探索的精神,随着每一本书的传播而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詹翔宇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