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片区大厝基村:赓续红色基因 澎湃发展动能

2025-10-31 09:49:17 来源:平潭网 作者:林小玉/文 林君斌/摄

平潭网10月31日讯 在金井片区北厝东部,毗邻坛南湾景区的大厝基村很有特色。这个革命老区基点村,不仅承载着红色历史的厚重积淀,更在两岸合作与文旅融合中迸发振兴活力,向我们展示着“红色铸魂、产业赋能”的乡村新面貌。

俯瞰大厝基村。

红色根脉 流淌的记忆 不朽的精神

踏入大厝基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水渠,它不仅是滋养四代村民的水利瑰宝,更镌刻着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这条水渠是我们村的精神图腾,它见证了我们的祖辈在艰难岁月里的生活与抗争。”村民们提及它,眼中满是敬畏。

村中烈士故居无声诉说着先烈们的战斗与生活,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这样的资源推动了平潭戎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落地。“我们开展研学需要一个更好的场地,除了红色元素,还看到周边有些农耕地,就想结合农学让孩子学到更多实践知识,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基地总教官翁潭闽道出了选择大厝基村的缘由。

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借大厝基村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农耕生态,吸引了全省各地的学生。“坛南湾离这里不远,我们会穿插海边课程,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拥抱大海;前后还有南寨山、三十六脚湖,野外拉练时,我们会带孩子们爬南寨山。”翁潭闽介绍,每年寒暑假,基地都会迎来大批学生,红色教育、农耕文化体验等课程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台农逐梦 跨越海峡的耕耘与收获

“我现在种的这种西瓜凤梨,产量比较高,单个重量平均在4斤到6斤,最大的可以种到10斤,甜度能达到十七八度。”在大厝基村的“凤梨叔”观光工厂,台胞陈鸿兴向记者介绍着他的“宝贝凤梨”。

2018年,拥有一手台湾凤梨酥制作技艺的陈鸿兴来到平潭,却遭遇了原料不足的困境。“要做凤梨深加工,没有好的原料可不行,所以我就决定自己种。”陈鸿兴说,他走遍了大厝基村的田间地头,最终选定了这片适应凤梨生长的红土。

让陈鸿兴备感温暖的是,村集体给予了他全力支持。如今,他的凤梨产业形成集种植、加工、研学、观光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很多小朋友来做凤梨酥DIY,研学活动特别受欢迎。”谈及现状,陈鸿兴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未来可期 规划引领绘就振兴新图景

“现在村财收入一年大概50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厝基村党总支委员魏雄向记者透露了村庄的发展成效,更描绘了未来的清晰蓝图。

曾经以花生、地瓜等传统作物为主的大厝基村,如今已形成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村里引进台湾西瓜、凤梨等优质品种,开发的秋葵茶、凤梨酥等深加工产品广受好评;坛南湾景村融合项目中,10间店面及外围的餐厅、奶茶店有序经营,让乡村旅游更具吸引力。

“村里制定了5年规划,重点围绕人居环境提升和招商引资。”魏雄介绍,人居环境整治已初见成效,接下来将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明年开春要种100亩凤梨,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争取实现常年有凤梨收成;去年推出的秋葵茶今年颇有收获,会继续做强;己湖边村整村开发、杨武楼民宿集群建设也在规划中。”

此外,村庄还计划将百亩复耕田地用于台农合作项目,“既避免土地闲置,又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还能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魏雄补充道,“我们还在和上海的团队对接,计划引入民生爱心项目,为村里的老人提供更多帮扶。”

红色基因赋予精神力量,两岸合作注入发展动能,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大厝基村,这座承载着革命记忆的老区村,正以蓬勃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蝶变故事。

责任编辑:林丹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