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灯火暖乡村 一笔一画总关情

2025-11-07 09:27:01 来源:平潭网 作者:黄莺莺

在金井片区钱便澳村,每逢周一周二的夜晚,一座古朴的教室里总是灯火通明。这间名为古村夜校的教室里,暖意融融。众多老年学员围坐桌前,目光专注地追随着黑板上的粉笔字,跟着教师一字一句地念,一笔一画地写。

image.png

村民们正在上课。融媒体记者 张贤 摄

“您看这个‘李’字,木字为头,子字为脚,咱们慢慢来,不着急。”教师陈玉姐俯下身,轻轻握住一位学员的手,调整着握笔的姿势。这温馨的一幕,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在钱便澳村已持续了将近七个年头。

缘起

一份不忍,点亮初心

时间拉回到2019年的春天。“我和老伴不忍心看到一些乡亲不识字、生活单调乏味,便萌生创办夜校的想法。”谈及办校的初衷,陈玉姐的语气里满是感慨。彼时,为了点燃大家的学习热情,陈玉姐夫妇找来三位热心乡亲,揣着一颗热忱的心,挨家挨户地敲门,把免费上学的消息送到每一位乡亲耳边。

“起初只有二三十人,有的阿姨握笔的手都在抖,说从没想过还能坐进教室里。”陈玉姐说。

蜕变

从“不敢来”到“盼着学”

七年光阴,足以让种子长成大树。如今,夜校的文化课学员已增至七十多人,教室后排时常要加临时座椅。“每到周一周二下午,我的微信就响个不停,都是学员在询问晚上的课程安排。”陈玉姐笑着说,乡亲们从最初的“不想上、不敢来”,到如今的“盼着学、抢着来”,这便是她和老伴这几年来最暖心的“勋章”。

学员华典明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以前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日子过得很单调。现在天天盼着来上课,和姐妹们一起写字、唱歌,下课了还能唠唠家常,再也不觉得孤单了!”

学员叶绍兴则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新技能:“我以前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现在每天都会给孩子们发照片、视频聊天,这本事都是在夜校学到的。”

赋能

课程跟着需求走,文化力量润民心

夜校的魅力,在于它始终紧贴乡亲们的需求。从最初的拼音、短句,为大家打下听、说、读、写的基础;到后来陆续增设的红歌、舞蹈、乡风文明、科学养殖、保健养生、政策宣传等公益课程,每一门课都精准地“长”在了乡亲们的心坎上。

这盏文化之灯的背后,也凝聚着多方合力。多年来,金井片区局始终全力支持古村夜校的发展,积极争取资金、协调场地、添置设备,确保这所公益夜校不向学员收取一分钱,让文化的暖流无障碍地涌入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对于未来,陈玉姐和老伴早已有了清晰的计划:“只要乡亲们还愿意学,我们这盏灯,就会一直为他们亮着。”

在钱便澳村,这所免费的古村夜校,是老年村民重拾梦想的成长平台,是邻里之间增进感情的情感纽带,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而温暖的文化力量。当夜色渐浓,这盏灯火不仅照亮了古朴的村落,更点亮了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詹翔宇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