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红灯笼成为空袭警报

2025-08-28 16:10:5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红灯笼成为空袭警报

古代的“烽火台”大家都知道

但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

中国军民仍然在运用这种预警系统

日军暴行:六年零十个月无差别轰炸

故事发生在重庆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

重庆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4年12月19日

侵华日军集中主要航空兵力

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轰炸

1941年8月,日机轰炸重庆市区,原有的闹区碎片满地,形同废墟。资料图

六年多的时间里重庆主城及其周边区县

遭受了日机近万架次18000多枚炸弹的轰炸

直接伤亡32000多人

房屋毁损17000多幢

1941年5月,侵华日军战斗机轰炸重庆市后的景象。资料图

这种大规模、长时间的无差别轰炸

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然而中国人民

用行动证明了坚持抗战的决心

灯笼警报:升级版的抗战烽火台

当时重庆及周边的广阔区域

设立了许多监视队、监视哨

组成了一个防空情报网

悬一个红灯笼

代表日军有空袭重庆动向

市民赶紧回家收拾家当

扶老携幼准备躲避

悬两个红灯笼

表明敌机将于一小时内到达重庆

当两个红灯笼降下时

敌机即将临空

市民需立即避入防空洞

抗战时期重庆设计的防空灯笼,这是在日本战机撤离后挂起的筒形灯笼。新华社发

炸不垮的脊梁:从“炸弹汤”看重庆军民的抗战决心

每次轰炸过后

人们自发地行动起来救护伤员

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孩子们在解除警报后拿起书包上学

许多餐馆推出应景的“炸弹汤”

即榨菜鸡蛋汤

红灯笼成为抗战时期重庆人的共同记忆

也凝结了中国人的抗战智慧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道:

“轰炸在中国人的脑子里

唤醒了一种重建中国的决心

比敌人能够毁灭的还要快”

一户人家在敌机离去后,坐在家门口吃饭。资料图

策划:车玉明、李志晖

统筹:万方、王子晖

编导:胡玥聪

制作:张倩

配音:黄浩

参与报道:何天一

责任编辑:郭颖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