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林祥鹭:我与海岛的一百场剧(序)
2025-01-12 09:39:11 来源:平潭网 作者:林祥鹭/文 江信恒/图 平潭国际演艺中心/供图我与海岛的一百场剧(序)
作者:林祥鹭
九月,世界还生动。
海水在活着,月亮在活着,我也还鲜活着。
顾城说,在一切柔顺的梦想之上,光是一片溪水,已小心行走了千年之久。选择来之不易,没有同行者,一个也没有。即便如此,我也要在沙漠旷野来种花。
为海岛写一百场剧,是早就计划好的了。
世事如此,不刻意记住,就会毫无痕迹了。我想记录在海岛上观看过的100场印象深刻的演出。海岛、音乐、演出、艺术……这是海岛命中注定的浪漫,而平潭国际演艺中心是我的心之所往。
建筑三楼靠窗的位置,每天能够感受到太阳出勤的动线。大部分时间,抬头能对上海岛蓝,偶有一朵云飘过,视线自觉暗了三分。
再一百天过后,大约知道太阳是如何一点点靠近对面楼层放映室的门框,然后如量尺般整整齐齐地切割着放映室三个字。这个空间太不一般,理智的美感,让人总是有种愿意,想着如果留在这里,那就值得。
光影上了岸,停靠在旋转楼梯间,阳光温柔地像豆腐块流动在水泥建筑上。静谧,那首《ocean》已单曲循环许久,是给八月夏日潮汐艺术展的结束语。正因为置身于此地,才觉得每一次抬头都是接受了慷慨的美学洗礼。
先认识平潭国际演艺中心,而后对海岛演出有了更多心动。心仪的第一场演出,是杂技剧《战上海》,没有过多的犹豫,心中便按下了确认键。红色历史故事背景,上海沦陷与守护,一场周旋与恶战在所难免。每每回忆便觉得,六月的自己,也好似杂技演员一般,却总是笨拙。
一部优秀的演出,究竟需要花多少时间代价?《战上海》自创演以来,历经五年,走过全国四十多个城市,累计演出超过百场,然后选择在海岛上开出了花。王怀甫是该剧的男主角,饰演江华。邱大为是女主角,饰演白兰。两位主演在那个平常的下午,走进了平潭剧院。落座,交谈,分享。朋友说,真正见面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你能从对方的眼睛、表情里看到他所有流动的情绪,而不仅仅是一个讯息。
总是后知后觉,在平潭的这一场演出,是《战上海》在2024年首轮巡演季的收官演出。是了,平潭是最后的告别站。告别,收官。这部由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经典红色题材杂技剧,历经了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在武汉、泉州、厦门、福州、平潭五地进行巡演。平潭这座小小的海岛,作为收官的最后一站,我突然感受到意义非常。
在还没有动笔的时间里,我还没有预想过许多可能性。而后在不对等的时间里,这样的感受,滞后太久太久,遗憾却早已走远。
传统杂技演员的舞台生涯很短暂。就像运动员,过了巅峰时期就很难保持节目的技术难度。随着杂技艺术的发展,杂技秀、杂技剧等一些创新演艺形式的出现,虽然对杂技演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一定程度上也让演艺生涯尽可能延长了。
王怀甫也不例外。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他在本可能退出舞台的阶段,幸运地遇到了这一场剧。于是从2019年开始,他参与《战上海》杂技剧的创排练,他说,“我逐步意识到,自己像是进了一片沙漠,每踏出一步,就陷入一个沙坑,举步维艰。”五年转瞬即逝,我却留在了他的日记里,久久未能走出。
那一场演出,除了高超的舞台表现技巧,我深深地被演员的信念感震撼住。我第一次用剧场专用拍摄的长焦镜头,看清了演员脸上的汗水,镜头里,我站在了他面前,感受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语言在此刻苍白。
而现实对舞台总是残忍,尤其当结束谢幕时,“00后”的朋友在我耳边欢呼鼓掌,企图用一个人的声音去表达出千军万马般的致敬,好填补那些空座带来的落寞。我能感受到朋友微微湿润的眼角。我们尽力了,但是失败了。
这最后的告别站,终究还是遗憾了,包括那些我还欠下的、未能还清的掌声。
很久以后,我仍然会想起王怀甫的日记独白:
“圆型练功房的窗户很高。天气好的时候,中午最好的阳光会从窗户透进来,在地板上照出温暖的橘黄色。很暖,但转瞬即逝。”
“……节目训练安排得很紧凑,没办法,这么多的节目总不能都挤在一起练功,只能一个个排着队来。”
“地板上的阳光已经所剩无几,我知道,今天训练的时间又快结束了……”
平潭国际演艺中心
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在这里
可以尽情享受光影的魅力
想拍出“文艺大片”的小伙伴
可不要错过哟
建筑整体
以偏白的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
如一块璞玉
随着时间和气候的变化
光影在它身上
有着不同的刻画
大尺度的悬挑
简洁的建筑线条与轮廓
方寸间建筑与光影之间
形成美妙的几何构成
同时又能移步换景
有趣的灵魂在这里
不期而遇
创作的灵感在这里
激烈碰撞
夜幕降临
演艺中心的灯光渐渐亮起
梦想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无论是歌剧、舞剧还是音乐会
每一场演出
都是对艺术的极致致敬
坐在这里
让心灵随着剧情起伏
享受一场
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