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潭钟门村,观海听风喝咖啡,与自己内心对话
2025-01-17 13:39:34 来源:平潭网 作者:王焰 文/摄在平潭钟门村,有一家开业不足一个月却频繁“火出圈”的咖啡馆,它有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名字——孤独咖啡馆。
这家咖啡馆坐落在环海的山顶,四周是柔软的草地和无边的海景。尽管位置孤僻,但还是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特意驱车而来。在社交媒体上,它频繁出现在打卡帖中,还跻身成为大众点评平台上平潭咖啡馆“必去”榜单的榜首。如果你问什么叫“孤独”,这家咖啡馆或许能给你想要的答案。
山顶上的“孤独”之地
在钟门村的尽头,一条蜿蜒的山路通向海景环绕的山顶。沿着山路前行,车辆驶过绿意盎然的草地,一座橙红色屋顶、纯白色外观的别墅赫然入目,简洁的线条与海天一色的背景融为一体。这,便是孤独咖啡馆。
据介绍,房屋采用橙色瓦片的灵感源于克罗地亚古城,开阔的露台和巨大的落地窗面向无垠的大海,整座建筑透出一种明快而纯粹的美感。
走近咖啡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与玻璃窗连成一体的门。推开门,宽敞的室内空间显得通透而舒适。咖啡馆内的装修延续了外部的简约风格:原木色的桌椅,柔和的灯光,窗边点缀着几株热带绿植,自然感与设计感完美结合。明媚的阳光洒满了房间,落地窗旁的摇椅舒适得让人一躺就是一下午。
四周环境同样令人心醉。大门外是一大片草地,迈步向前,视线不再局限于窗框,而是无限延展,将大海尽收眼底。远眺海面,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划出一条宽阔的银线,再近些,风车从容摇曳。
谈到咖啡馆名字的由来,合伙人柴迪表示,这是一场讨论之后的共识。“这栋房子的位置很孤僻,在山顶上,四周没有其他建筑,这种孤立感非常符合‘孤独’这个词的意境。而‘孤独’本身又很有想象力,能让人产生探究心理,想知道这地方到底‘多孤独’。”
在前期设计阶段,柴迪参考了克罗地亚和西班牙的海滨建筑风格。纯白的外墙和橙色瓦片的搭配不仅与大海的景色相得益彰,也让整个建筑显得独特而具有现代感。“我们想让它看上去简洁松弛,却又充满故事感,与‘孤独’适配。”柴迪说。
“感谢坚持穿过荒野,没有放弃”
虽然房屋设计有了灵感,但位置如此偏僻,是否有人愿意来此一探究竟,几个合作伙伴心里也十分忐忑。“最开始我们心里确实没底,但后来也想开了,这里景色很好,‘孤独’本身也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我们只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路上,总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店长王昊毓说。
名字带着“孤独”,但在这发生的故事却吸引了许多相伴而来的客人。他们中,有独自旅行的摄影师、自媒体创作者,也有约朋友小聚的文艺青年和带娃的宝妈,还有随身带本书来窗边静坐的阅读者。
在孤独咖啡馆,顾客们虽怀着不同的心情,但总能找到与自己相契合的那份安宁。
来自福州的花花(化名)正独坐在咖啡馆的大落地窗前,目光越过咖啡杯,投向远处的大海。她说,第一次在小红书上刷到这里的时候,就被“孤独”这个名字打动了。“‘孤独’这个词挺浪漫的。我平时工作压力大,来这里就是想有个安静点的地方可以待一下午,什么也不想就是喝咖啡,看着大海看着夕阳,听听海浪声,放空一下自己,这种感觉挺好的。”
市民林小姐是与朋友一起结伴来到这里的。她们特地选择午后时分,想拍上一组出片的下午茶照片。她和朋友们笑着说:“这里是真孤独啊——位置又高又偏,风还特别大。但是作为一生要出片的女人,苦什么都不能苦了我们的朋友圈!这家咖啡馆真的怎么拍都好看,很出片!”
“野生”摄影师KIM算是孤独咖啡馆的第一批客人了。之前,他参加平潭“百里徒步”活动做义工,在步行前往补给站的路边偶然看到了写着“孤独咖啡馆”的路牌。“‘孤独’这个词太适合那时的我了。那天我上坡下坡穿过了无数个村子,在下坡小路上经过一群山羊和被村民的看门狗‘骂’了一阵后,在转角处豁然开朗——lonely cafe!(孤独咖啡馆),确实‘孤独’到家了。”KIM在小红书上这样描述道。王昊毓看后,在帖子下面回复:“感谢坚持穿过荒野,没有放弃。”而KIM也随后回复,敲下“值得”二字。
孤独咖啡馆义工徐小徐(化名)说:“这里孤独,但是很舒服。我们都需要适时‘孤独’地放松一下。”
“你说,它到底孤不孤独呢”
“孤独”这个关键词吸引了许多顾客,咖啡馆的高出片率更是让它迅速走红。凭借一张张美轮美奂的照片,孤独咖啡馆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上。令王昊毓没想到的是,尚处在试营业阶段的孤独咖啡馆竟然出现在了大众点评平潭区域咖啡厅榜单的榜首。
这样的热度让王昊毓既感到意外,也让他更加珍惜开咖啡馆的初衷。“我们最开始是希望提供一个能让人放松、思考的空间,现在虽然来的人多了,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到一点享受孤独的感觉。”
当问起顾客变多的原因,王昊毓回答的是他对“孤独”二字的理解。“‘孤独’这个词挺哲学的。当你往前走时,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你,你就会觉得很孤独。但当你继续往前走坚持做自己时,你会发现在路上会遇见理解你的人。”王昊毓顿了顿,将孤独咖啡馆带入情景中,“就像我们店刚开业时没有人来,很孤独,但是现在店里冲着‘孤独’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大家喜欢这里,你说,它到底孤不孤独呢?”
从“孤独咖啡馆”到“孤独经济”
在孤独咖啡馆,“孤独”不仅是场所的地理特性,更是一种与现代社会深度契合的情感表达。随着年轻人更加关注内心世界和个体体验,“孤独经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从单人餐厅、独身旅行,到以“孤独”为主题的各色场馆,独自享受生活正在取代对热闹的盲目追求,“孤独”也正在从负面情绪转化为一种被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孤独经济”的兴起也有市场规律可循。社会学家阿伦特指出,当人们的选择权增多时,个体对私人空间和自由的需求也会随之提升。在这个快节奏、信息过载的时代,“孤独经济”的崛起反映了人们对内心自由的渴望。孤独并不可怕,它是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
哲学家尼采曾说:“成为你自己,这就是你在人生中需要做的一切。”孤独并不是对外界的逃离,而是一个人能够向内走、与自己对话的状态。在孤独中,人们能够摆脱社交的压力,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孤独咖啡馆像是一封寄给世界的信,传递着一种生活的哲思:孤独并不孤单,享受孤独,在内心深处找到安宁和自由。它不仅是海岸边的一家咖啡馆,更是一种与自我、与自然和解的方式。来到这里,或许你也会发现,孤独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场旅程的起点。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