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映铮:海风吹不散清幽的梦

2025-05-17 10:15:11 来源:平潭网

海风吹不散清幽的梦

作者:映铮 

北港村的小巷子,高低错落,跨步其间,有种时光慢下来的安适。薄而轻的春风被海浪挟裹,一遍一遍试探着我们,直到也有了略腥微咸的海味。

这里有传说中“会唱歌”的石头,它不仅能用来建房子,还能用来压瓦片,也能用来弹奏一曲《小星星》和《茉莉花》。远远望去,鳞次栉比的石厝似随意又写意地列阵驻守岛上,守着渔村里的旧时光和日新月异的变迁。走在北港村后的环岛路上,只见白色的风车摇动千层蔚蓝色的浪,在海风里一圈又一圈转动。跟江南那些细细软软,生怕惊动了谁的水波不同,这里的浪头一个接一个,绵延不断。“险峰临海立,岸卷千堆雪。”此刻,石头与海荡漾起激昂壮阔的一曲,守望海岛的乡愁。

向导翁伟强先生是本地人,他把半生芳华都献给了平潭建设发展。他幽默健谈:北港现在被称为最文艺的渔村。改革开放之初,还只是“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的荒僻之地;如今,这里不仅是迎接游子归乡的旅游文创村,更是岚台融合乡村旅游的新示例。从前,渔民用一双双划桨的手,打通了山海相隔的距离,打出了“中国隧道之乡”的名气,让“诗与远方”一路畅行。

了解平潭,还得到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一探究竟。壳丘头的名字特别具象,又特别深远:贝壳堆成了山丘。是谁把它们堆成了山丘,又是谁发现了这个秘密?在展厅里,能看到平潭先民向海而生、驭风而行的身影,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见证着先民们耕海牧洋的历史,同时也沉淀着史前海洋文化与南岛语族的航海智慧、人文精神,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另一重内涵。

出海捕鱼,收网沽酒。石厝里飘出的咖啡香和国风音乐打开了渔家人生活的新格局。是谁将“风景”变成了“钱景”?最初,几个爱音乐的台湾青年发现了北港的石头会唱歌,村里就此进来了一个又一个年轻人,特色的文创团队和高端民宿丰富了文旅业态布局,景村融合,把北港推向了特色文创村的新高地。看那些渔村依姆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做小手工,依伯在阳光下与客人讲解平潭古早的故事,就能吃上这碗“旅游饭”;年轻人为客人定制旅游路线,带着远方来的客人岛上“走透透”,开车、拍摄、当导游。雨停鸡鸣,遇君远来,待客,告别,互留联系方式。我想,若要评个幸福村,北港村当仁不让。

平潭不大,有着小而特、小而美的优雅。龙王头、坛南湾的日出和长江澳的落日吸引了无数游人追逐,68海里的邮票框锁住了游子的乡愁,将春和景明四处扩散,无限蔓延。不少来此小住的游客踱步沙滩,或慵懒斜躺在石厝前,即使一言不发,也是满眼故事,且意味深长。

来平潭,南北两条生态廊道一定要走走。一半青山,一半碧海;一路风车,一路风景。抬头便是无垠的蓝,在这里发呆,也成了一种生活。“原来你也在这里”的静谧之梦,在此化作现实,化作诗意……

作者简介

映铮 ,中国作协会员,四川文艺期刊联合会副主席,开江文艺创作办公室主任。已出版散文集《欲望书香》《独品》《惟慕此时》,诗集《但是》、英汉诗集《时间的隐喻》。

责任编辑:林巧薇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