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陈江尧笔下的两味端午
2025-05-31 10:02:58 来源:平潭网两味端午
作者:陈江尧
当厝前的粽叶被阿婆剪下,说明端午节要来了。阿婆家的端午粽有两种味道,一种是咸的,另一种则是甜的。
对于童年的我来说,端午节不仅是假期,还是一场味觉盛宴。到了端午,平潭人就会准备包粽子和吃面饼。
儿时好食甜,并不喜欢咸的食物,或许也是因此并不善于说“甜”话。阿婆就用平潭方言开玩笑说:“多呷点甜其,讲出其话会甜(平潭方言:多吃点甜的,讲出的话会甜)”。于是包粽子时,阿婆总会特意为我包上几个甜粽,在粽心塞上一个蜜枣。当我吃腻了蜜枣,阿婆就想着法子变馅料,自此,吃粽子于我而言就成了一个开盲盒的趣味游戏。而阿婆则会为了包上这四五个甜粽,走上很远的路,去买不同的馅料,比如板栗或蜜饯。
端午节的午餐,家里多是吃面饼的。坐在桌前,从公盘里取一片面饼放入自己的小盘中,舀上几勺馅料,再对面皮进行四次对折包裹,就可以享用了。儿时不喜欢吃咸面饼,尤其是白萝卜丝馅料的,而白萝卜丝几乎是阿婆家咸面饼早年的全部馅料,因此从前我只是吃面皮。而单独的面皮又没有味道,于是端午节煎面饼时,阿婆就特意煎上几片甜面皮,听到我随口提到焦脆些的面皮更好吃,阿婆就特意将面皮多煎上一会儿。后来,餐桌上总是有两盘面皮,一盘是咸的,另一盘则是甜的,又带点脆。桌上的馅料盘里,也不再只有白萝卜丝了。
长大后不再好食甜,到了端午节,阿婆几乎也不做甜的了。然而,阿婆每年都会问问我:“今年卜呷甜其么(平潭方言:今年要吃甜的吗)?”我总摇摇头,阿婆也总回道:“卜呷跟我讲,我给汝做(平潭方言:要吃跟我讲,我给你做)。”我笑着点点头。长大后的端午,咸肉粽和咸面饼则慢慢成了我爱吃的食物。而阿婆家的咸肉粽也不总是咸肉粽,也许今年是珍珠米,明年就是糯米;也许今年是纯瘦肉,明年就是肥瘦参半;也许今年有黄花菜,明年就没有。最初的几年,阿婆变着不同的“戏法”,只为等我吃完,问一句:“好呷吗(平潭方言:好吃吗)?”而今,咸肉粽的用料基本固定下来了,就是我最喜欢的那种。
虽说是渐渐融入了没有甜食的端午节,可阿婆家的端午,却依旧是两种味道,一种是咸的,另一种是甜的。只不过,咸味弥漫在嘴里,甜味弥漫在心里。
到异乡后,端午节于我而言便只是普普通通的假期而已。食堂、餐铺、外卖平台,常常能见到粽子的身影,我却从没有买过。因为它们纵使做得再好,都不是阿婆家的味道。这时我才大悟,一直以来,端午节都不只是简简单单放假,也不只是简简单单吃上几个粽子或是几片面饼;不只是简简单单观看水上赛龙舟,也不只是简简单单在门前挂上菖蒲。与家人一起度过的端午节,洋溢着阿婆的笑与阿婆牌粽香的端午节,于我而言,才是真正的端午节。
阿婆家的端午是两种味道,一种是咸的,另一种是甜的;故乡的端午也是两种味道,一种是家的味道,另一种是爱的味道。
有别于其他地区
平潭的端午节要过上整整五天
没错,就是这么独特!
一起来具体了解下吧
作者简介
陈江尧,2004年生于福建平潭,独立音乐人,湘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平潭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辞赋》《星星》《平潭时报》等刊物。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