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亦舟:青峰“鸡母磹”

2025-10-11 10:26:44 来源:平潭网

青峰“鸡母磹”

作者:亦舟

名圣 摄

成语“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用这词来形容国庆期间北部湾观光“岚道”的青峰入口处,再贴切不过。

那日午后,秋阳正好,我们驱车前往青峰村游览。想来众人绕行“岚道”,皆是为了既观览风光旖旎的山海景色,又远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貌。

果不其然,“岚道”上车流熙攘,山上海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一回,我才算真切领教了什么叫“人的山、人的海”。


为躲开堵车高峰,我们一行另辟蹊径,去寻找青峰仙人桥附近的“鸡母磹”景观。

青峰村位于海坛岛北端,西南邻近福清海口与长乐松下港,北望台湾岛,是台湾海峡的交通要道。

这里曾是海防前线重地,早年有部队驻守,山上挖设了碉堡战壕,村里也建有军营。

小时候,我常和玩伴从老家到邻近的青峰村,看部队放映的露天电影,那些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光阴流逝,如今军号消寂,碉壕无踪。山上绿树葱郁,海边游人如织。

根据网友华彩提供的“鸡母磹”导航定位,我们在山野上寻找了半天,仍不见“鸡母磹”的影子。

路上虽然发现几处巨岩,但都不像“鸡母磹”。

于是,我们只好返回村口咨询。经一位村民的热心指点,终于找到“鸡母磹”的准确位置。

沿着海岸攀登一段正在挖土修路的山峰,路陡山峭,步履艰难。

在悬崖峭壁中部,我们看到了巨岩耸立,从南侧观望,极像风动石造形。

巨岩的北侧面向海峡风口,飓风狂吹,岩石摇动,不无可能。

“咦?难道‘鸡母磹’被海风吹垮了?”环顾周边没有其它的巨岩,我心里纳闷着。

“啊!快来,鸡母磹找到了。”同伴招呼我攀上山顶观看。

原来,从风动石上方的山坡观看,便像金鸡母形状。

巨岩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上,鸡头俯视海峡,尽览海面动静。

长年的风浪冲刷、风化与侵蚀,让山崖上的岩石造就出这般鬼斧神工的造型。移步换景,妙不可言,极具观赏价值。

山岗上,秋风萧瑟,视野开阔。四周山海相接,岸线曲折蜿蜒。

海上碧波万顷,不时有舟艇航行、海鸥掠过,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流连忘返。

山海沧桑,日光月辉照千古。大浪淘沙,天风海涛描岚岛。

这里的巨岩与岛上众多的奇岩怪石一样生动多姿,富有灵性。

亦舟 摄

村上流传着青峰“鸡母磹”的神话故事。

很久前,海上常有海盗出没,百姓担惊受怕,民不聊生。

一天,鸡母神巡游时发现海盗劫掠渔民,顿时怒不可遏,决意为民除害。于是,张开大翅膀,飞向海盗船,顿时天空乌云密布,海面惊涛骇浪,鸡母用鸡嘴狠啄海盗船。

经过几个昼夜搏斗,海盗船终于沉没,海盗葬身海底,鸡母也因此精疲力尽,落在青峰山化成了岩石,从此渔民们不再受海盗侵扰,过上了平安的日子。

为了纪念鸡母神,这块风动石被当地人称为“鸡母磹”。

有天一艘载着不义之财的货轮经过海峡,被金鸡发现后,它立刻啄下船上的金银财宝,造福当地百姓。

有时金鸡察觉天将起台风,便会高声鸣叫,提醒渔船回港避风。

这些民间传说,查阅民国版《平潭县志》等史料,并未见相关记载,但它们恰恰承载着海岛百姓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山峰北侧还建有航标灯塔,金鸡与灯塔一同,昼夜守护着这座海岛——晓报平安,晚护海峡。

附:《青峰随感》

(满江红.词林正韵)

亦舟

海角崇山,峰青翠,秋风瑟冽。

峭壁处,金鸡独立,浮云飞越。

点点渔舟堤埠泊,碧波拍浪纷飘雪。

涧崖幽,晓澳耸灯台,钩沉月。

曾前哨,碉壕设,涛阵阵,军旗猎。

烟消两岸缓,民众欢烈。

相互交流来往热,和平统一心情切。

现如今,分裂耍阴谋,找消灭。



作者简介

周而兴,笔名亦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协会员,福州市台江区作协副主席,现任《福建乡土》杂志执行主编。著有散文集《海峡风吟》,文学作品散见《人民日报》《福建文学》《福建日报》《两岸视点》《闽都文化》《福州晚报》《平潭时报》等报刊。其作品多次获奖,散文入选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品读家乡》文集,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探索与发现》(全国中小学推荐图书)等出版物;诗歌入编福建省文联、省作协汇编的《建党百年百名诗人作品集》《海峡诗人选刊》等。


责任编辑:毛志斐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