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写好“绿色文章”需多积尺寸之功

2021-02-26 09:00:07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斯坦

日前,“平潭2020年空气质量一级达标天数243天,二级达标天数11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0,在全省九市一区中排名第一”的消息一度上了各媒体头条,引发关注。环境向好,得益于平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得益于平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方式。

“光长石头不长草”曾是平潭的真实写照。早在上世纪60年代,平潭就开始对5大风口实施沙荒治理。2017年起,平潭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组织编制了《福建平潭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年)》,平潭由此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森之路”。2019年,实验区出台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绿岛花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岛为目标,以创森为动力,力争三年新增森林面积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使实验区沿海防护林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绿化景观风貌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总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色是新时代发展的亮丽底色。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平潭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走入白鹭纷飞、天水一色的竹屿湖公园,道路两侧,高山榕、红叶石楠等乔木错落有致、满眼绿意,让人心也开始变得平静。曾经的滩涂地,已变成“天然氧吧”。在鸣凤山公园,水蓝色的道路在树林间蜿蜒开来,曲径通幽,三角梅等花蕊点缀两旁,悄然绽放,漫步其中,十分解压,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在平潭北部,北部生态廊道犹如一条美丽的玉带缠绕山海之间,成为岚岛的海滨绿色长廊……从中心城区到边远乡村,从崇山峻岭到平原沃野,每年平潭都会开启一场如火如荼的城市“增绿”行动,不断扩大全岛的植被覆盖率。以城区园林景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绿色通道及生态廊道建设、防护林建设等工程为抓手,平潭正构筑起森林景观优美、城郊森林环抱、道路绿树成荫的绿色生态格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可以看到,平潭城乡人居环境仍存在不平衡发展的情况依旧存在,因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等现象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城乡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根据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要求,一场城乡人居环境大整治正逐步推进,从最被忽视的“背街小巷”、最难管理的“城乡接合部”、最易反弹的“场站周边”抓起,通过堵疏结合、着眼长效,建设一座“现代化+原生态”的绿岛花城。

写好“绿色文章”需多积尺寸之功,不是一蹴而就搞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山西右玉为例,林木绿化率从0.26%增至56%,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让村民鼓起“钱袋子”。这些生动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平潭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发展,可以通过以全域旅游、森林旅游等方式,推动生态保护,深挖绿水青山这座富矿,促进社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写好“绿色文章”,更要着重从保民生方面入手。以居民饮水安全为例,平潭要加强对三十六脚湖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保护区内日常巡查、管护和水质预警跟踪,保障供水安全。要强化重点河流保护,提高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入河排污量,减轻河流污染负荷。要严厉查处各种向地下排污的恶意违法行为,严防地下水污染。通过严管严整,为老百姓提供安全用水保障。

美丽平潭,要让生态环境更优美,让百姓生活更幸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林斯峥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